【教科研总结】细化五大科研活动 提升梅小科研品质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梅小教科室工作总结
日期:2020-07-06 00:00:00  浏览量:1274

       

              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       教科室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上半年学校各项工作在防控、复课、复学、复习等紧张节奏中坚强过。我校为响应区教育局防控疫情下教学质量提升品质”的号召和落实区教研室的重点工作,梅小教科室灵活调整科研计划,提前规划科研活动,围绕学校省十三五课题“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的启智课堂的实践研究”,探究“线上线下组合”的科研形式,扎实有效开展系列教育科研活动,成长教师,成就学生,提高质量,提升水平。为此,梅小教科室面对疫情的影响与变化,突出“五个注重”,细化五大科研活动操作路径,现将本学期教育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课题深度研    提升教师研究品质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营造良好校园科研文化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学校科研水平的助推器。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期初主管教科的杨小琴副校长就和教科室教师重点讨论开展省十三五课题《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的启智课堂的构建研究》活动计划。教科室为教研组规划设计系列“促深度学习 燃启智课堂”活动主题,突出学科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的启智课堂的方法研究。例如语文学科以“问题链”推进学生深度学习;数学学科以注重思维训练,促学生深度学习;英语学科注重口语交流,促进学生英语深度学习;技能学科以自主合作探究促学生深度学习等系列活动主题。提高教师研究热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学校科研品质。本学期,我校荣获了吴江区科研先进集体,戴西洋老师还获得区科研先进个人这是区教研室领导对我校教科工作的认可与鼓励

6月上旬,我校参与区陶研会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陶研专项)重点资助课题《区域推进生活教育进课程的实践研究》已顺利结题。梅小撰写的子课题《吴文化观照下的生活教育基地构建的实践研究》的结题报告获得专家组的肯定与认可。课题组结合我校科技教育特色,研究重点“吴文化”和“生活教育基地构建”的融合教学实践研究,打造富有吴文化的“一馆二园三室”六大生活教育教学基地。探索了生活化的教育,创新了科研活动,初步形成具有“生活化”的梅小立美教育特色。6月中旬,我校徐娟、徐婷婷老师还分别主动申报了苏州教育学会的教研先进个人、苏州市陶研先进个人。

本学期,我校19位青年骨干老师开始投入区双学年课题的研究。针对近10位青年教师首次接触课题的实际情况,教科室在疫情期间就积极引导课题老师们先展开文献研究、资料收集。开学初,教科室通过“以老带新”的课题帮扶形式,让骨干老师、二次研究课题的老师开题汇报交流课题。引导青年教师梳理撰写课题活动方案,理清学期研究活动计划,明确规范课题研究填写手册要求。6月底,教科室又组织“以新促老”的课题中期汇报形式,让青年教师汇报个人研究情况、困惑、阶段成果。另外,吴永明、张培新、徐娟老师的个人研究的苏州十三五规划课题也积极整理资料、填写课题手册、结题报告阶段。通过系列课题活动,促动了教师的研究思维,推动了青年教师们科研水平自我更新与内在发展。

、注重好文一起读    提高教师科研意识

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转变,需要教师做一位自觉学习者。阅读能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努力让阅读成为梅小教师的一种习惯,化为一种信仰的力量。今年因疫情使得寒假变成加长版,使得教师们难得有一次充足的自由阅读机会。开学初,教科室趁热引导全体教师交流阅读的经典书籍、教育理论专著,在“好文一起读”校园网站上交流读后感。要求45周岁以内教师上传读后感,作为期末教科考核内容之一。

另外,教科室组织梅苑教科协作组12人、闻梅书社18人、课题组19人统一阅读叶澜教授教育随笔专著《俯仰间会悟》、论文专著《方圆内论道》两本书籍,采用集中和分散、线上与线下、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好文一起读活动。例如四月份的阅读主题是“阅读,追寻自觉学习者的幸福”;五月份的阅读主题是“阅读,静等花开”; 六月份的阅读主题是“阅读,点亮未来”;我们梅苑教科协作组成员们每周打卡上传校园网一篇教育随笔,闻梅书社两周一次打卡一篇读后感。期末,孙筱坤校长在大会上表彰了3名闻梅书社阅读积极分子、5名梅小科研先进个人。通过上述系列阅读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切磋的机会和舞台,推动青年教师们勤于思考,善于反思,乐于写作。

、注重热点大家谈   助推教师思维品质

 教科室每学期提前提炼校园教学热点、教育动态,规划设计适合教师乐意讨论,切合学校主课题活动的热点话题。教科室组织全体教师依托“梅小讲坛”开展“实践版”和“网络版”的交流活动。例如开学4月中旬,结合疫情后的学生网上学习与线下学习脱节问题,学科老师如何开展有效复习教科室积极策划“疫情后的学科有效复习之我见”主题,围绕网上学习的便利、后进生的补差、有效复习策略等内容展开热点大家谈,得到大家们的热情参与。5月份初,教科室根据学校主课题活动计划,又策划了“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的启智课堂的方法研究”主题。联合教导处成功开展“让随堂课滋养我们生长”“ 让示范课引领我们生长”活动,参与的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都认为收获很大。76日,梅小教科室组织闻梅书社、梅苑教科协作组成员30多位青年骨干教师开展了“梅小讲坛”主题活动。老师们联系学科教学,聚焦交流主题,探讨载自己学科中如何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开展深度学习,激发了老师们反思课堂教学的方法运用的得失,发表自己的观点,碰撞了新得想法。教科研是每个教师身体力行的事,只有教和研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有可能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

、注重课堂对比看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而对比随堂课是一种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的“基石”教学。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是依赖个别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来提升,而是依靠绝大部分教师的随堂课精心浇灌。本学期4月份下旬到6月初,教科室、教导处、校长室联合开展了5年以内新教师“让随堂课滋养我们生长”听评课活动。18位青年教师通过“听课-交流-修改-再听-交流-教学反思”魔鬼般的对比随堂课活动,有效规范随堂课教学、提升了课堂教学素养、锤炼了教师的课堂能力,提高了她们的反思能力。

6月初到月底,教导处联合教科室开展了梅小第十一届“启智课堂研究节”之骨干教师展示活动,主题“让示范课引领我们生长”。我校38位区级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区优质课老师们教师纷纷主动展示,为全校教师们奉献了一次精彩课堂盛宴课后每位骨干教师还提交一篇教学反思。本次活动的开展,应该说是一次特殊的观摩研讨活动,也是一次骨干教师与听课教师自我反思的互动教研形式必将掀起梅小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新认识与再思考。本学期,我校高佩玲、吴阿二、沈晨丽、吴爱华、徐婷婷、吴敏老师获得区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同时,徐娟、李萍、吴爱华、沈晨丽分别荣获吴江区小学音乐带头人、德育能手、教坛新秀称号。只有倾情智慧付出才有惊喜的收获

五、注重读写结合练    引领教师成果意识

论文撰写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也是学校科研成果展示的重要指标。学校非常重视“教海探航”“师陶杯”“省管理论文”“长三角论文”评比工作,利用超长疫情期间,教科室就积极组织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认真撰写学科论文、教育随笔、读后感。开学后,教科室对评比出来的一等奖10位学科论文重点辅导、修改。5月中旬,我校又邀请了吴江区教科室唐琴主任、徐建林主任两位专家来我校给10位教师进行论文“会诊”,每一次的修改就是一次脱变升华。目前我校申玲燕、张晓兰等9位教师参加了省教海探航杯评比,其中申老师的论文入选区里并得到省专家当面指导。朱耀琴、杨小琴老师两篇管理论文已通过区级初评,得到专家微信指导。相信,这些老师的辛勤付出,会得到可期的惊喜。

为了加快青年及骨干教师快速成长,教科室组织梅苑教科协作组坚持每周撰写一篇教育随笔、闻梅书社成员每两周一次撰写一篇读后感,定时定点定人员上传校园网的《随笔共生长》、《好文一起读》上,目前,梅苑教科协作组已坚持了19次,闻梅书社成员已坚持了上传5次读后感。效果来看,成员们积极性很高、自觉性比较高、撰写的随笔、读后感呈现进步势头,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好多教师在过程中获得进步的喜悦,得到了校长们的一直认可。

校刊、校报是综合展示学校教育教学动态、教师教科研成果和学生学习成长状态的内部刊物,文质典雅、构思精美,版面简洁。本学期教科室认真总结、编写了《梅苑》校刊、《闻梅》校报《梅苑教科动态》各一册,这些校级刊物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教科研成果的良好平台,成为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的重要载体,有效地激发了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一学期来,我校教师发表方面:孙筱坤等老师22篇文章发表在《生活教育》等杂志;教师论文获奖方面:周嘉琪老师获得2020年省行知杯论文二等奖,戴西洋老师获得苏州市第四届艺术节艺术论文评比二等奖,徐婷婷、吴晓强、徐娟等20多位老师在苏州陶研会论文评比、苏州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获一二三奖。另外,我校教科室本学期积极组织老师参加了江苏省第十四届“蓝天杯”教学设计比赛,苏州市学科育人的有效教学征文等活动。但是从论文发表、获奖来看质量、数量都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引导。

我们固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领导的期望,与时代对我们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我校教育科研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不足。
    1、校本课程建设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专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满足教师个性发展的需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凸显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在这方面,我校课程建设在规划上还显得滞后、缺少顶层统一设计、还处于文本宣传阶段。在今后的校本课程建设中,需要组建课程团队召集特色教师、骨干教师针对梅小一馆二园三室教学实践基地积极论证、规划、设计、开发、实施校本课程。

2、科研成果质量有待提高。在所完成的项目和所发表的论文中,省级以上项目和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难以突破,相当一部分论文为“短、平、快”之作,与真正的学术论文要求相距尚远。本学期,我校教师参加四大论文杯赛在数量上、质量上有很大的提升,但绝大部分教师在参加这些论文大赛时,还存在着提炼观点、理论缺少前沿视角,在今后的教科工作中,需要慢慢引导与学习
      3下半年面临申报省十四五规划课题、苏州十四五课题等重大教科任务,教科室目前准备的意向课题思路有待清晰,概念需进一步明确研究内容需进一步讨论与挖掘。我们坚信,有校长的高度重视,有着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支持,申报省、市十四五课题工作,一定会在现有基础上,有新的突破与提升

4、教师的教学反思读后感、论文撰写,还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尽管很大一批教师已行动起来,并在行动中有所发展。但同样有相当一部分技能教师部分骨干教师存在应付倾向需要教科室平时教科工作积极培训与引导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守住优点,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把优点往深做、往细做。”只要我们严抓我校“五大科研队伍”:闻梅书社、梅苑教科协作组、梅小骨干组、课题组、课程组,细化“五大科研活动”操作路径,求提高、求深入、求发展、求突破。规范教育科研的管理力度,提高科研实效与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扎扎实实开展好每项教科研工作梅小教科一定能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必将提升学校的科研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