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练】 闻梅书社: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赋能
----5月份梅小闻梅书社主题阅读交流活动
日期:2021-05-14 09:06:13  浏览量:1032

近日获悉:梅小“闻梅书社”青年教师阅读社团,在吴江区第二届中小学大阅读课程推进会暨先进表彰、成果展示活动中,荣获“阅读贤师”唯一团队称号。“闻梅书社”取意于陆游《梅花绝句·其一“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诗句,引申为青年教师们专业阅读不畏严寒、敢开百花之先、保持高洁品质在凛冽的晨风中惊艳“绽放”。梅小教科室每月组织“闻梅书社”成员们开展有主题、有交流、有撰写、有收获的阅读活动,阅读加两周打卡一次读后感是成员们的特色“套餐”。

 

 

               主题交流      闪烁智慧

一个教师在教学这条路上能走多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阅读,取决于选择什么方向的阅读?本学期,“闻梅书社”成员们重点研读《江苏教育》等杂志,让教师们在研读中思辨、在研读中成长。5月12日,梅小教科室组织“闻梅书社”成员们在学校图书馆开展了“如何有效阅读江苏教育杂志”主题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科室戴西洋老师主持。

 

                           

                                          交流与感悟

 

许露老师:有效的阅读教育杂志可以提高我们的教育写作水平,同时也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层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技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遇到的教学问题。对于如何有效阅读教育杂志,我有以下方法与大家共勉:波浪渐进法一次读几篇文章,但不强求一气呵成,可以过一段时间再读,这样你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哪些没有领悟的东西忽然就能够领悟了。二比较品读法把那些比较相近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细细品读,比较他们的写作手法,文章构架,还有有哪些新颖的词语,哪些用的更加好,然后进行加工提炼你可以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受益颇多以上就是我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徐梦菲老师:阅读是一门脑力劳动,需要慢慢积累。阅读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无意识的把速度变慢,然后眼睛慢慢就不能很好的吸收文字,读着读着就走神了,大脑一片空白。所以在读的时候,我们要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阅读速度,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我认为有效阅读需要做到:读进去,写下来,试一试。读进去是指学会思考和理解。当我们阅读一本教育杂志时,需要去主动的思考和理解。书中的内容毕竟是作者自己的思想精华,我们也一定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想法和心得体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获益匪浅。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想要检验杂志里道理是否正确是否有效就一定要去实践,学以致用能帮助你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张梦圆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最头疼的莫过于写作文;对于老师来说,最头疼的莫过于写论文。论文该如何选题,怎样查找资料,如何谋篇布局,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因此,这个学期戴老师要求我们每周阅读《江苏教育》期刊,希望我们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写作论文的要点。半个学期以来的阅读,的确让我受益匪浅。我在写《江苏教育》期刊读后感前通常先打开目录,寻找让我感兴趣或者未曾听说过的关键词,之后再细读相关文章。读完文章如果还是对这类研究不太了解,我会去知网查找同类文献阅读,直至完全了解。这样才能够在写读后感时有话可说,有文可依。另外,我还会自己的思考同类的问题课堂或者班级里是否出现过我是怎么解决的还有哪些改进之处

 

李定霞老师:教育杂志相较于教育专著更为短小精悍,是浓缩的营养品。可以让忙于一线的教师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选择和阅读。阅读时我觉得首先要筛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选择和自己关联性比较紧密的文章去阅读,会让自己获益良多。我通常会从浏览题目和摘要入手,去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其次是阅读的方法。方法有很多种:快读、跳读、精读等等。阅读时可以重点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可以关注新出现的教育名词,可以阅读一个主题系列的文章。第三是阅读遗忘。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可以手抄摘录或直接快速的录入到手机文本里;也可以构画简单的思维导图;还可以采用知识内化法,直接学以致用,这些都是可以增强阅读记忆的方法。以上是我的浅见。总之,开卷有益,高效的阅读会让我们高效的吸收和成长。

 

 周宇兰老师:研读《江苏教育》杂志,首先为了更有效的阅读,可以找一段相对空闲的时间,避免打扰,可以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其次,拿到一本教育杂志我会先翻看目录页,看哪些是需要了解的,哪些是自己感兴趣的,从感兴趣的文章开始阅读,会更快进入状态,也不会觉得太枯燥。最后,在阅读过程中,注意阅读方式,哪些是可以粗略看一看的哪些是比较深奥需要精读精读的内容可以使用备忘录,随时把重要的内或者自己的一些感想记录下来,方便交流与回顾。

 

周虹悦老师:教师需要提升自己,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读教育杂志。渐渐地,就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系统中多了些什么。我是怎样阅读这类型的文章的呢?首先,我偷个懒,学会用检索资料的方法。一对火眼金睛,从题目出发,挑选与我学科对口的书篇。接着,我就会重点阅读的每一篇文章的“摘要”。摘要是一篇论文的灵魂所在,在阅读大量摘要后,读懂摘要,你就能了解论文选题的背景、理由,论文的观点和价值,读者就算不阅读全文也能发现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在阅读期刊文章时,我读的比较慢,文章信息量太大,而且这些信息是紧密堆积起来的。一次阅读根本无法完全理解,所以我会选择第二次阅读。为了记住文章中的材料信息,我常常会边阅读边记录,这比仅仅在文中勾画要有用的许多。

 

程亚明老师:由于平时教学时间紧张,所以阅读的时候就是片化的时间那这就给我提了一个隐形的要求,让我必须在短时间内要进行有效的阅读。我每次打开杂志读封面,读目录,从目录当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章读摘要、读标题……最近我更多的只会看语文方面的。找到语文方面的论文,然后关注文章的摘要标题,圈画出来了化出对我胃口的,适应我的教学模式的文字进行精读细读,有些句子画下来甚至掏出手机记下来,然后下次写文章的时候写反思的时候,我可以拿出来看一看,现在我会更多关注教学技巧的处理,更多的关注一些课例的研究,这样对于我的有效实用性的教学,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阅读感悟  理性思辨

  教师在教育杂志后,撰写读后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外乎以下几点:1、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2、读后感的重点联系实际有感而发3、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4、在写作时,要分辨主次,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以下采撷我校闻部分梅书社成员们的研读教育杂志的读后感。

  

徐梦菲《读杨九俊让每一个儿童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有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这一理念沿用至今,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要求教育者尊重学生的差异,个性化施教,让每个儿童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成为独特的自己。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禁联想到自己班中的那个孩子——小吴。一年级的他,是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问题孩子,三年级的他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细细回想过去的三年,他的成绩上从二三十的不及格变为了七八十的良好,行为上的进步就更大了,从上课满地打滚到现在安安静静地听课,从喜欢打架到与同学友好相处。这些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慢慢改变、慢慢积累的过程。因为我心里清楚地知道,他是一个特殊的孩子,所以对他的要求会放宽很多,一年级要求他认真听讲,二年级则要及时完成作业,到现在三年级要求他考试及格,他都做到了。这三年他一直在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成为了一个独特的自己。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真正的教育爱,是要把爱的阳光播撒到每个儿童的精神世界,教育者陪伴学生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张澜读《借助影视作品促进儿童听说读写均衡发展》有感《借助影视作品促进儿童听说读写均衡发展》一文,深深地吸引了我。一、借助影视作品趣味性,教学生学会倾听。引用伟大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名言:“求知和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体激发起来。”在这个版块中作者以《摔跤吧!爸爸》为例得出:带着目的去关注和倾听能让学生在倾听中发展语言思维。在科学教学中也是这样观看科普视频前一定要明确观看目的否则学生看完后什么也没有在脑中留下。二、作者呼吁大家有敏锐的眼光及时捕捉到有教学价值的影视资料融入语文教学。学生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获得信息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甚至老师都不知道这就要求我们密切关注科技的发展将现代科技与科学教学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同身受地明白一切科学的规律和结论都将运用于生活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打下基础。三、借助影视作品的情境性教会学生朗读。作者提到情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在教学人的身体时我提到:社会上有很多残疾人,他们可能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在将来的成长道路上我也将吸取各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努力将它们内化为对我有用的教学资源。

 

张梦圆读《作文学程圈的叙事研究》有感《作文学程圈的叙事研究》一文中,有很多生僻的专业术语,例如“学程”、“学程圈”等,读完文章之后,我对这些专业术语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程:学程即学生学习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主题项目的全过程。学程圈:学程圈指的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学习某一知识点或某一主题项目而展开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从而完成学习的过程。每个学生的学程圈都是开放的,是互动的,更是多元的。而作文的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新颖是作文的活力,风格是作文的气质。儿童的作文教学提倡在作文中进行独立思考,推崇个体亲身体验,表达自己独到见解,尊重学生个人自由表达,致力于学生个体情感的本真呈现,真实、真切、真诚地去关注感受、体验生活,表达出独特的自我,这是儿童作文的生长点,更是每个儿童的生活个性所在。因而要构建作文学程圈,必须以儿童的生活为出发,必须以开放的姿态面对学生的作文,必须以学生为核心,借助学生与社会的互动,丰富课堂教育教学行为,实现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由“教的活动”向“学的活动”翻转,让课堂教学直指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黄丽萍《培养语感,提升阅读素养》: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所谓语感,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阅读主体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顿悟力,它有助于阅读主体深度把握语言文字内涵,实现阅读主体、文本和作者从表层到深层的同化与调节。简而言之,语感就是听得明白、看得透彻、说得清楚、读得深情、写得生动,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语感并不局限于对语言和文字符号的肤浅感觉,它同时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体验在内的综合感性和理性体验的心理活动过程。如果没有语言感知力,就无法谈及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将大大削弱,语文素养也会大打折扣。叶圣陶曾说:“训练语感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以类似的情感体验去领悟作者自我抒发或从旁描述的出神入化,把握作者内心所感的至真至诚,从而激发他们敏锐的语感。语感是语言感受力、鉴赏力、表达力的合力,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实践、训练、积淀过程。小学生语感的培养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努力探索、不遗余力地训练方能达成。

 

   徐虹读《老师的力量》有感读了《老师的力量》心中感悟颇多。从作者的成长或者是成名来看,显然他们的成长都或多或少乃至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老师的影响。当代作家林斤澜讲述了两位老师的故事,数学老师先生公”——“讲课娴熟,性情又极和气。自得其乐的王先生,他讲课不用课本,天文、地理、动植矿,风土、人情、气液固,流水一样下来,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他教自然的方法,是自然。这些老师虽然教他们的时间不长,或者说是事情发生过的时间已经很长,但在这些作者的心中记得却是如此之牢,这不能不说一种魅力。在这些年里,我深深地感受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现在想想孩子哪有不犯错误的,他们是在不断地犯错误、改正,再犯错误再改正的循环往复中成长起来的。当工作的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退下去,我进入了工作的倦怠迷茫期,一时间找不到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期间多亏身边那么多无私奉献的同行们的言传身教,让我重新燃起了热情。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包容他们的缺点,而不再苛求。敞开心扉,让学生也走进我的心灵。在学生面前我也会犯错误,然后像小孩子一样在他们面前真诚地说对不起。不再像以前那样在学生面前总保持着圣者的形象。走上讲台,就会让我忘掉一切烦恼,上课让我感觉到很幸福。如果我的课能让学生们也体会到幸福,我想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沈春燕读《叙事特点是绘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抓手》读陈丽老师《叙事特点是绘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抓手》这篇文章,有些感悟与大家分享。在日常工作中我主要通过内容和方法,来辅导学生对绘本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主要教学过程我喜欢采取跟随图片看故事情节,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渐入佳境后,在与学生共同阅读绘本,理解绘本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的引导代替,这样教学的缺点是只能围绕绘本小范围的想象,缺少了拓展的结界。陈老师所说的三点教学重点我非常认同,首先通过对细节的把握,能够对故事内容有一个纵向的感受,例如《驿马》中的基础表情的特写,凝重、专注、憧憬、思索、期待。这些内容用文字表述的话略显苍白,但是通过图画表现却是另一番滋味,通过图画可以准确的吐露出故事的内容与基调,同时通过细心品图,用心读文,可以从更深层去理解人物感情故事的脉络。同理,在文章中陈老师对色彩和声音两方面对绘本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文字带给学生的冲击远不及画面带来的感官刺激,此外不同的色彩和声音构成也让学生生成出不同的理解与感受,这就是绘本最终的奥义,让学生从中升华出自己的世界。在绘本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些工具,从细节、色彩、声音等多个维度,相互关联、相互融入,作为抓手引导学生更多的从内心去感悟理解绘本的主旨含义,从而达到理解与升华。

 

程亚明读李吉林情景教学法有感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情景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基本特征体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情趣情景教学的核心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情趣,就是要解放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的眼光开发教学内容,设计戏剧性、幽默、激情、多样的学习情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唤起学生学习生命的活力。2、重参与所谓参与指的是学生由过去课堂上被动的听与说转为直接参加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情景教学策略就是在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参与机会,有足够的参与时间,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情境。3、重感悟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感悟和体验远远高于理解和记忆。因为感悟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而且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及智慧的启蒙,这种学习收获更大,所以它是一种认识活动的飞跃。情景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强调学生自身的内心体验与感受,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画、语言等。4、重实践能力和智慧不是老师讲出来的,也不是考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情景教学的另一重要特征就是重视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尝试运用经验让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教育为更多的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教育的快乐。

 

施芳洁读《音乐文化专题课程的建构》有感: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关键在课堂。切实改进音乐学习方式,整合学习资源,才能保证音乐文化专题课程的质量,才能确保学科育人目标的达成。笔者认为,音乐文化专题课程的学习应注重以下三点。1、全景性。音乐文化专题课程以文化主题串联教学内容,力图构建全景式的教学蓝图。教师还精心选取了与聂耳同时代的其他作曲家,让学生从众多画像中寻找聂耳,并加上这样的旁白:这些与聂耳同时代的作曲家,和聂耳一样,创作了许多激励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将在以后的音乐课中与他们相遇。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课外到课内,学生在全景式的学习中,认识问题的角度更广、思考更深。2、語境性。音乐文化专题课程的学习提倡回归文化语境,回归音乐本源。教学从作曲家的视角出发,去探究音乐产生的文化背景,通过亲身体验,获得音乐感悟,提升育人效果。只有在追根溯源的文化活动中品味音乐,音乐才会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3、整合性。整合性是文化专题课程的重要特征,整合从教学目标开始,贯穿专题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学生保持着庄严的神情和肃立的姿态,再一次唱国歌。整合式的学习摒弃了简单空洞的说教,同时有效培养了学生爱国精神。

教育家魏书生曾说:“守住优点,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把优点往深做、往细做。我们有理由相信,闻梅书社活动定能为教师的生命成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