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一起读】 阅读学习共同体:梅小教师专业发展的场所
-------2021梅苑教科协作组、闻梅书社联合开展期初主题交流活动
日期:2021-09-07 09:07:03  浏览量:963

日本学者佐藤学倡导“教师学习共同体”:旨在借助教师“校本研修”合作研究体制的形成,使得每一位教师能够分享他人的教学经验,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共同创造理想的教学模式价值。梅苑教科协作组、闻梅书社努力创设“阅读学习共同体”,希望借助彼此之间的交流,让每一位教师阅读学习必不可少,是梅小教师专业发展的场所。

秋色悄至,飘舞的枫叶格外红火,感伤的秋雨分外清醒,让老师们一瞬间惊叹来自秋天的收获。97日,梅堰实验小学教科室组织梅苑教科协作组、闻梅书社联合开展了主题交流活动,30余位教师参与本次活动,杨小琴副校长出席活动,戴西洋主任主持本次活动。

 

 

                   榜样作用

钟启泉教授认为“榜样作用就是学习者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榜样身上,在其示范思考、信念、行为之后,学习者自身形成的思考、信念、行为的过程。”榜样作用会增强教师自我效能,维持教师学习的动机,保持一种向上的动力。上学期中,梅苑教科协作组、闻梅书社许多成员们经过有目标有方向的自律努力,在区基本功比赛、论文写作等方面脱颖而出。以下分享获奖者点滴参赛体会。

   

施芳洁老师荣获吴江区第七届基本功一等奖

 对于这次参加基本功比赛的获奖,我觉得和平时充分的准备是密不可分的。区基本功比赛涉及的学科内容东西比较全面笔试从学科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到课例研究,面试从钢琴声乐器乐到即兴演讲,每一项都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准备在笔试方面,由于准备的时间特别有限,我重点在了学科专业知识方面因为占笔试分数的百分之七十,课例研究占分比例不大所以复习一定要优先把大比例的分值拿到手,刷题是必须的,考编制的书涵盖的知识面很广,我把这本书从头到尾刷一遍,然后又刷了两本题,基本上笔试那天学科类的题目,不会的比例就很小了。在面试方面,准备的时间是比较充分的,所以一定要尽早准备,不能到考前再突击,那样心里没底比赛的时候很容易紧张失误,导致发挥不好总的来说,我想在基本功比赛拿名次,往年一等奖的获奖者横向对比,看看自己需要准备到什么程度,因为比赛肯定是一年比一年难但像音乐类的比赛,花功夫练还是可以保证一部分发挥水平的,不会因为运气差之类的,比的东西没准备到而发挥失常。

 

徐梦菲老师荣获吴江区第七届基本功二等奖

首先,我觉得参加基本功最重要的就是心态。心态一定要放好,始终坚信大家都一样,我不会的别人也一定不会,这样可以减少自身的焦虑,能让自己静下心来备考。其次,笔试资料特别多,而且很难记,全部背下来不太可能,所以我当时是选择背诵大框架,小的知识点看一个大概,稍微有一点印象就好,拿到试卷之后你就会发现,好像都没看过一样,但是即使都不会,也都要填满,始终坚信,你不会填的别人也不会填。最后,我认为最重要的面试环节,我记得从接到面试通知到正式面试差不多是一个月的时间,时间很充足。相比于以前,现在语文的面试是分高低段的,有两篇课文可以选择,这就大大降低了我们备考的难度。我当时备考的时候是这样做的,先把课文都归类,然后每种类型的课文都整理一套思路,最后挑几篇我觉得重要的课文练习,然后及时做好修改和总结。另外,准备面试的时候,多和其他老师探讨,因为同样一篇课文每个人的见解是不一样的,这样做可以吸取一些他人的优秀经验。以上就是我参加区基本功比赛的心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周虹悦老师荣获吴江区第七届基本功二等奖

回忆这次的基本功比赛,准备过程还历历在目。基本功比赛就跟考教师编制、教师备案制一样,笔试+面试。但有些许不同的地方是笔试的内容不仅仅是学科知识,还有关于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教育部门下发的文件等。这类知识的乏味程度不可用语言去形容,而且这次下发文件到考试准备时间很短,准备起来比较辛苦,但是为了考试能够顺利过关,硬着头皮也得上。我每天规定好时间刷刷语文试卷,一度将这类文件忘记了,那么事实证明,下发的文件的却很重要,笔试成绩好不好关键就在这些文件知识。拿下这些文件知识至关重要。面试环节最重的就是心态。心态决定一切。试讲不仅要将课文的精华部分展现给考官们,还要注意肢体语言表达。我总说一句话:逗笑他们,面试你就赢了。面试还是要广泛撒渔网的。只有每一篇课文的重点你都在心中有个了解,你才能在拿到课文时不那么紧张,教案写完整了,即使在试讲时发生什么意外,也能游刃有余,这比临场发挥要简单多了。其实这次的基本功也让我深刻了解了,努力会有回报     

 

沈冰清老师荣获吴江区“以学评教”征文特等奖

感谢大家让我分享写作思路体会。这次我获得吴江区“以学评教视域下的课堂教学”征文评选特等奖。我根据主题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将文章分为现象描述、问题诊断、教学对策三个部分。我发现一篇教学反思和论文征文主题十分契合,于是加以整合,形成这篇文章。因此有了很多启发:

首先,注重教学反思和论文主题性的关联。每个学期老师们都要上好几节公开课,都会撰写教学反思,须确立一个好主题,这个主题与自己论文理论加上课堂实践,梳理、整合,就是一篇新文章,也省下很多力气。

其次,注意观察、思考,关注热点问题。每位老师在课堂上的训练重点和教学方式都不一样,所以将自己体验较深又感兴趣的地方记录下来,往往就能触发灵感,结合一定的理论,就能形成论题。因为自己有感而发的文章写出来才是真实的,比资料的堆砌来得生动的多。

最后,在撰写论文时有亮眼之处。撰写论文时要有一些巧思去吸引他人的目光,这些巧思可以是题目上的,例如将时下一些新颖的教育教学理念或理论性的东西放入标题,能让文章一下子“高大上”起来;在文章结构编排时,我认为也要注意谋篇布局,切忌在一个观点下面长篇大论,一定数量的教学问题就要对应同样数量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同时凝练出简洁但紧扣主题的小标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文重点。

写完一篇论文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好文章就是改出来的,只要能获得好的结果,那么回头去看,当初深夜的冥思苦想也就显得没那么痛

 

张晓兰老师荣获吴江区“以学评教”征文一等奖

论文写作是一个不断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在写作中,我经历过痛苦、也感受过欣慰。以下是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大家分享:1.在教育中积累素材。教学设计的不足、上课时遇到预设与生成的冲突、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观摩骨干教师示范课等都有可能引发我们的反思。有人说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我们平日书写的教学反思和随笔都是我们心底最真实的想法,这些都能成为文章中的案例素材。对“失”的反省和对“得”的归纳,可谓一举两得。2.在写作中抓住论点。要紧紧围绕主题,寻找某个切入点思考写作的三、四个关键点。一般先写摘要,它包括研究的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成果结论和独到之处。简洁、完整、准确、求新能吸引读者往下阅读正文。正文确立论点后,可用具体事例、经验、统计数字、图表等论据加以支持。不管使用的是事例还是理论要能恰如其分,和论点相契合。3.努力修改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除了阅读外,写作唯有通过动笔,才能在应用中获得实质性进展。我在写作这条道路上算是个新手,任务在身,放在心上,就努力坚持完成。写完初稿后,会遇到修改的问题。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有自己阅读后不通顺的,那务必得改一改了;有领导阅读后提出的友好建议,听明白后再好好改。在修改中,我们能学到他人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水平。总之,写作需要静心与恒心,希望大家都能在写作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

                    智慧阅读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钟启泉的《课堂研究》教育专著,前瞻性、学术性的从核心素养与课堂转型、课堂研究的视点、课堂研究的方略、课堂研究与教师成长四方面论证了课堂不是单纯的物理空间,而是一个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的空间。钟教授为我们一线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尽管该书学术性较强,又缺少鲜活的实例,但书本里频繁出现大量智慧闪烁的教育术语、新概念、新思想,让阅读的教师或困惑、或触动、或顿悟、或思考,是一次有意义、有挑战的阅读。以下是部分教师的暑期阅读心得。

张澜老师:《课堂研究》这本书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结合古今中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及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分析,为我们科学地开展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途经和方法。钟教授提出“课堂原本就不是有个寂静的世界,而是每一位学生拥有的目标、价值、兴趣、爱好生生不息的生命的世界”,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课堂互动的职能之一是学会交往,老师不应该是课堂控制者,学生也不应该成为被压迫者,学生丧失了话语权那么就没有了课堂互动。在课题的研究中我深刻地体会了这一点,在“先学任务单”的分析中我发现了学生间巨大的差异,对于同一个科学知识的理解,有些学生只是听说过相应的词汇,并没有真正知道对应的科学现象,也不是真正理解科学规律,但是有些学生却在各种学习环境下已经知道了科学词汇,能描述科学现象,甚至自己已经体验过实验过程。面对这样参差不齐的学生水平,课堂互动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在课堂上“尊重儿童,尊重差异”才能使每个儿童得到自己的发展。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发现自己课堂的不足,积极寻找改进的措施,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的效果。

徐虹老师:“课堂研究”究竟研究些什么?是研究学生、研究老师、或是研究教学方法?带着一系列的困惑,我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钟教授一开始就给了解释:“课堂研究”是一种教学实践研究。课堂变了,教师才会变;教师变了,学校才会变… 虽寥寥几句,却激发我更想一探究竟的欲望。在第二编课堂研究的视点中提出了新世纪的几种学习方式,如:问题学习、自主学习以及协同学习等。让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问题学习,它强调的是“知识”不是个人独有的,而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构建的,问题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复杂问题所展开的学习活动。问题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在于背诵自身的“答案”,而是以自身的意志来决定并且承担起自己的思考与讨论,促进学习者把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现实世界的深度学习,这种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沟通、协同以及创造。这本书可以为我们一线的老师解决许多一直困扰我们教学的实际问题,为我们拨云见月。虽然还没读完,但感觉自己学到了不少。心中不由自发感慨:要多读书、读好书。

吴诗怡老师:阅读过程中,我学习了反思性实践者。文中写道:只有当教师的教学从技术性实践转型为反思性实践,教师才称得上迈入了专业发展与教学革新之路。” “单纯的经验积累并不意味着教师的顺利成长和成熟,课堂教学研究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功。这让我想到了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强调了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也提醒着我们,现代教师想要重新定位,那就必须做一位反思教育的实践者。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以下几个方面经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1、总结精彩片断。每节精心设计过的课堂中总会出现那么几个精彩的片段,比如:精彩导课语,自然的过渡语,多样化的评价语等,对于这些精彩的地方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2、思考失败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语言不够精简,课堂时间把控不佳;教学重难点引导不到位;对课文板块划分不清晰等等。教师在课后要思考,亦可以与同事进行讨论,提出较好的解决方案,做出日后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3、写再教设计经过自我肯定、总结不足、听取他人意见等环节后,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人无完人,教师只有不断地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寻找问题,分析问提,解决问题,在不断的反思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向着更高的标准迈进。

褚秋莉老师:钟教授认为课堂是“儿童成长”的场域。教育不是单纯的习得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成长。读完全书,让我不禁思考起来,所有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一直都有困惑,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学生要学的内容不比高年级少,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1.汉语拼音。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让学生掌握拼音很困难,在课堂教学中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游戏导入,故事导入等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中去。如辨别形近的字母,如进行拼读练习等等,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拼读节奏。学生自主参与了,自己经历了思考过程,自己有了亲身体验,才能真正学会。2.识字写字。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写字和识字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识字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非常重要, 如利用加减法识字,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进行识字,适当进行识字比赛调动内驱力,拓展课外的识字渠道,教会学生生活中积累汉字。总之,课堂是学生的,激励孩子们在课堂上行使自己的学习权力应该是我们当前课堂上要关注的。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是我们每个教师可以也必须要为学生做的。

李萍老师:暑假里,我阅读了钟启泉教授写的《课堂研究》。说实话,这样的专业著作里面有不少的专业术语。对于专业知识比较匮乏的我来说,读起来有些吃力。字面上的意识都是要反复去读一读,细细去想,才能看懂。我浏览了一下全书,打算从自己最容易接受和读懂的那个部分开始看起。万事开头难,只要踏出了第一步,后面的路就好走了。于是,我静心地阅读了“重新审视学与教的关系”这部分内容。这几年,我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开始从只关注自己的教案是否详尽,转化到我的学生是什么水平,他们要学的是什么?什么样的方式是最适合他们的?我该怎么样更好地去教会他们。一节实实在在的课,是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学生可以学到多少东西才是最宝贵的。而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在设计完美的教案和精美的PPT。其实我们眼中的完美,不一定是学生想要的,必然也达不到学习的彼岸。那一张张精美的PPT,学生只是大饱了眼福,学生是否学到了实实在在的知识呢?还是说只是一场绚丽的图片展。我们所有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是因为它是最前沿的的教学技术,而是因为这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是最适合引起学生学习燃点的共鸣,最适合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方式。

徐婷婷老师:《课堂研究》这本书是教师教学的专业指导类书籍,对课堂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课堂主体观的价值体现、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详尽论述,对课堂的各因素加以深度研究。关于课堂的论述,课堂是充满生机和创造的场域,摒弃传统课堂灌输知识的功利性教学,追求学生主动、参与式的课堂学习。课堂不应是一个人的自问自答,应是一个团体的共学共进,要主动建构课堂的真实性和原创性,让学生的创造充盈课堂。形成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教学,是从三个维度的对话性实践,寻求“建构、“建构伙伴”和“建构自我”的对话学习三位一体论,形成真正的学习。学校不单是知识与能力的传输目标,应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精准定位核心素养,注重人格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摒弃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承载者,用权威的方式给予学生标准的正确答案,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思维的方式是让学生主动构建伙伴式的知识构建体系,自主经历思考、探究、协作和情境问题的解决,获取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习个体与环境脉络和人际关系互动的过程,从而改变主体的认知、思维和行为表现。从整体性分析,在“自主学习者”的目标达成中构建有效的教学理念。

                           赠书活动

 

                       学期任务

教育家魏书生曾说:“守住优点,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把优点往深做、往细做。”我们细化“五大科研活动”,在课堂、课题、论文、阅读、交流上求提高、求深入、求发展、求突破。戴西洋主任针对本学期教科工作提出了“3个坚持”:1、坚持研究。希望教科骨干们结合课堂教学积极申报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吴江区第九批双学年课题,争取成员们人人有课题研究;2、坚持阅读。本学期将继续围绕钟启泉教师的《课堂研究》进行精读,另外泛读《做学生向往的教育》等书籍,开阔视野;3、坚持撰写。这两年许多成员在论文写作方面取得了成效,希望继续守着优点坚持每两周撰写一篇读后感与教育随笔,及时与大家分享。

 

杨小琴副校长进行了总结性发言,肯定本次活动的意义与规划。希望老师们不负韶华,勇于研究,梳理目标,做好“三好”教师。研究好一个课题,读好一本教育专著,写好一篇文章,为自己的专业成长打好良好基础。

 

秋天带给我们宁静和升华,秋天带给我们智慧与思考。相信通过本次教科联合主题交流活动,以“阅读学习共同体”场所,为梅小教师们能动学习,实现同伴互助、结伴前行、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