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练】教育科研结硕果 闻梅教师展风采
日期:2024-12-11 13:09:14  浏览量:48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回顾即将过去的2024年,梅堰实验小学的教师们在教科研方面坚守初心,勤读耕笔,终于迎来了收获时节。初步统计,我校教师在2024省“教海探航”、省“优秀管理论文”、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等各级论文评比中突破自己,喜获丰收。让我们一睹获奖教师风采吧!

 

                   获奖感言

江苏省第36届“教海探航”论文评选二等奖

2024江苏省基础教育研究论文评选特等奖

苏州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2024年苏州有效教学项目成果征集三等奖

吴江区“‘教—学—评’一致性有效课堂”征文特等奖

苏州市学陶师陶研陶“先进个人”称号

2024苏州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控结果运用优秀案例立项

吴江区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专项课题立项

张晓兰老师:写作的灵感可能来自于我们聆听的一个讲座,也可能来自于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历。不管灵感是什么,及时记录下来,这是第一手的原始素材。如何阅读教育书籍呢?不仅是通读,还要精读,把教育学理论知识、精炼的结构框架作为学习的要点。写作有些像做菜,好的厨艺需要不断锤炼,写作亦是如此。相信笔耕不辍,常反思、多实践,终有收获。感恩学校教科协作组这一“写作共同体”,我们一起研读好书,一起修改论文,逐渐养成了“一文三改”的好习惯。

2024江苏省“优秀教育管理论文”评比二等奖

江苏省“行知杯”三等奖

苏州市抗逆力培养成果特色案例评比三等奖

苏州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

吴江区清廉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

吴江区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专项课题立项

李萍老师:记得有一次教科培训中,和蔼的教授对我们说:“说一线老师是幸福的。我们做课题、写文章都是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一个个教学案例不是跃然纸上的文字,而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我们做研究最终目的是为了给我们的学生奠定终生有益的好习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开始有意识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虽然我的想法还是稚嫩,但我勇于实践,敢于表达。虽然每次写文章的过程很艰辛,几经改稿,庆幸自己坚持下来。感谢学校教科室一次次邀约专家给予我们专业的指导,为我们点亮前进道路。看着文章一次次获奖,看到研究成果得到认可,内心的喜悦无法言喻。不管前路是充满荆棘,还是鲜花掌声,我都会继续努力,砥砺前行。

2024江苏省基础教育研究论文评选特等奖

苏州市第九届艺术节漫画实践活动评比一等奖

苏州市第九届艺术节艺术论文评比二等奖

戴西洋老师:参赛论文不可能像照着“菜谱”按图索骥烧菜那么简单,即使你学得有模有样,也只能符合“大众”胃口,却无法打动评委。因此,教师唯有依据新课标、深耕课堂、挖掘课程、结合课题、尊重学生,聚焦“有滋有味”的问题,凝练“新颖鲜活”的观点,搭建“美味诱人”的结构,丰富“美滋美味”的个性表达。这要求我们努力修炼“三力”:问题发现力,敏锐捕捉教学实践中的难点与亮点、痛点、疑惑点、突破点;主题凝练力,将散乱的教学内容凝聚成鲜明的研究主题;前瞻判断力,以先进教育理念引领教学研究期待教师们在写作过程中突破自我,成长自我。

2024江苏省“行知杯”二等奖

苏州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吴江区“‘教—学—评’一致性有效课堂”征文特等奖

吴江区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专项课题立项

王莹老师:深挚感谢教科室为我们年轻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感谢前辈一直鼓励我们积极参赛。“教”为“研”奠基,“研”为“教”导航。教育教学研究,它是真诚的书写,是倾力的追寻,是全新的抵达。我会以此为新起点,继续取材于课堂,磨文于思考。从身边细节入手,做俯下身的观察者;从眼前现象入手,做能思考的研究者;从心中所得入手,做笔耕不辍的科研者。未来,我将继续脚踏实地,潜心钻研,保持初心,思行并进,用文字传递教育温度与力量,向教育更深处漫溯。

2024江苏省“行知杯”二等奖

苏州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徐婷婷老师:非常高兴能在省“行知杯”论文比赛中获奖,对我来说是一份很大的鼓励。“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我将继续把文章的“根”扎在自己教育实践的土壤里,扎扎实实地“做”,踏踏实实地“写”,把论文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际得以应用。同时,我也会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探索教育实践的路径与策略。将以此为契机,我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深耕细作,继续反思,继续探索,从新的起点再出发,实现更好的专业成长。

2024江苏省“行知杯”三等奖

许露老师:很开心能在省行知杯征文比赛中获奖。非常感谢教科室人员对我的论文进行修改。对于一个理科生,写论文真的特别费劲,一说起写论文可能心里就像压了千斤巨石,但是又不能放弃,只能硬着头皮迎难而上,多花点时间和心血,总会写出来,心里的巨石也总能落下来。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多看别人写的好的论文,为自己积累论文素材,也会鼓励自己多动笔,写着写着就有灵感了,写着写着思路就打开了。我会珍惜这份成绩,继续前行。

第七届长三角家校合作论坛征文一等奖

苏州市教育学学会征文

吴诗怡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日益意察觉到传统作业的单一性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于是,我以《八十天环游地球》为载体,开启了跨学科综合实践作业设计的征程。在这个过程中,深入钻研语文与美术、音乐、科学等多学科的内在联系,力求打破学科壁垒,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力工具。从语文的角度,学生们深入剖析故事的情节与人物,撰写精彩的读后感;在美术方面,他们依据书中的环游路线,绘制地图,标注各地的风土人情;甚至在数学领域,计算福格先生旅行中的行程数据、时间安排与费用支出等。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们不再局限于枯燥的字词背诵与篇章理解,而是在多学科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全面提升了阅读、思考、动手与创新等能力。

2024年苏州有效教学项目成果征集三等奖

吴惠婷老师:教科研工作充满挑战,尤其体现在撰写论文上。在我看来,论文就是把自己的日常教学所得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无论是经验教训还是总结提升,都是如此。回顾这次参赛过程,我首先要感谢教科室对我的支持与鼓励,才能让我坚持写下去并多次修改,最终定稿;其次,我也要告诉大家,勇于参赛,多多尝试,做一个勇敢者。今后,我会继续努力,笔耕不辍。

 

苏州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周嘉琪老师:写论文是件让人痛并快乐的事情。没有灵感时只能不停薅头发,快乐蹦出一个新想法成就感以及获奖一瞬间的喜悦。首先我要感谢教科室一直对我们支持与督促,给我的压力,促发我有了前进的动力;是教科室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指导我修改,最终成稿,才能在竞赛中榜上有名。成功不是一蹴而就,在今后的教科研工作中我将继续向优秀的前辈们学习,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

 

吴江区“‘教—学—评’一致性有效课堂”论文评选三等奖

左学文老师:这次论文能够获奖,对我来说是一份极大的鼓励。这获奖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努力与付出,也离不开教科室的支持与督促。刚开始写教育论文时,无从下手,读了多篇论文之后我发现,论文其实都是在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所以我先搭造框架:问题背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议、对策),然后填充框架。有些话术不知道怎么写?看参考文献里面别人是如何表述的,将例子理论替换成自己论文里所需要的即可,填充完以后一个初稿的雏形基本是有了。之后调整格式、修改语病,不要出现错别字、病句。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2024苏州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控结果运用优秀案例立项

吴江区“‘教—学—评’一致性有效课堂”论文评选三等奖

张春陵老师:论文写作,是阅读的沉淀、更是思想的表达。回顾一路走来的点滴收获,除了自我鞭策的勇气、坚持,更多的是学校、领导对我们青年老师的鼓励与支持。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在学校的引领下,我们一定会继续笃行不怠、坚定不移,到达梦想彼岸。

 苏州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沈炜玥老师:撰写论文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朗读教学中的不足。我发现,传统的朗读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导致朗读效果不佳。而通过创设体验式朗读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这一过程中,我也意识到,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真正实现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未来,我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体验式朗读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苏州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周虹悦老师:很开心能这在这次比赛中取得成绩。对于我来说,写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常常会在写文章的时候卡壳,但每次都会有暖心的同事陪伴并安慰我,帮我分析问题;每次教科领导都会鼓励我并帮我修正,让我充满信心。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后,当我的论文终于尘埃落定时,不管结果,满足感快要溢出来了,它我感受到了写作的快乐,我想今后我依旧会珍惜每一次机会,积极参加比赛,虚心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

 

吴江区“‘教—学—评’一致性有效课堂”论文评选三等奖

周宇兰老师:非常开心能够获得这份关于区教科室组织教学评一致性的论文奖项。在撰写这篇论文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评一致性对于学生成长和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性。通过深入研究与实践,我试图探索出更加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以更好地促进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我要感谢热心的同事们,正是他们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分享,让我能够在这个领域取得一些成果。这份荣誉将激励我继续前行,不断探索教学评一致性的新路径,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活动回顾

为了推动梅小教师自觉投入到教科研写作活动中,梅小教科室有效组织梅苑教科协作组、闻梅书社成员开展丰富多彩的读写结合练活动教科室已专题推送闻梅教师教育随笔114期努力让科研骨干们向纵深处迈进。

活动一:为了提升我校教师论文撰写水平,积极准备参加2024年省“五大杯”,2024年1月22日梅堰实验小学教科室组织开展论文提质专题培训活动,特邀吴江区教育学会会长沈正元专家给大家作了《学术论文的修改与升格》专题培训40周岁以内青年教师全程参与培训。

活动二:为激发我校教师参加“省五大杯论文”的专业写作,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逻辑表达,聚焦教师学科育人的价值,追问教育教学问题,反思教育教学意义,探寻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路径,梅堰实验小学教科室公布2024“闻梅杯”教师寒假教育论文评比结果

活动三:为进一步规范区双学年课题研究,助推课题主持人明晰研究思路,明确研究内容,梳理本学期研究重点,2024年2月19日,梅堰实验小学教科室开展了“开题启智明方向 科研赋能促生长”区第十批双学年课题开题汇报活动,标志着我校19位课题主持人从最初的课题构思、设计、修改、申报、立项后,真正意义走向实施研究阶段。

活动四:萨特说:“行动吧,在行动的过程中就形成了自身……”姚卫伟在《师能:怎样写各类教育文稿》指出:“写作,也许不是一个理论问题,更多的应该是实践问题。方法可以有,捷径不存在。”真正的写作是教师对自身精神成长的渴望以及对这个世界万物的好奇与思考。为了分享教师们寒假阅读成效,推动教师们的自觉地阅读,2024年2月20日,梅堰实验小学教科室组织闻梅书社、梅苑教科协作组成员开展了“师能是教师发展最大的‘能源’”阅读主题分享交流活动。

活动五: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积极准备吴江区优质课评比最后一环的教学反思评比,3月23日,梅堰实验小学邀请了区教科室原主任余家友专家来我校专题培训活动。

活动六:为提升我校7位参加区优质课教师的反思能力,推进参赛教师微课题设计4月15日,教科室邀请杨小琴副校长对二次修改的微课题设计方案进行“面对面”互动交流指导。杨小琴副校长从微课题的前一部分500字教学反思澄清到微课题设计的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耐心指导。

活动七:为有效推动我校教师参赛“省五大杯”论文评比,更好地促进教师论文撰写能力。4月29日,梅小教科室邀请吴江区教育局原副局长、资深教科专家沈正元老师给寒假论文获得一等奖的老师开展“一对一”现场指导。15位寒假论文一等奖老师有幸得到专家点拨与指导,获益匪浅。

活动八:提升我校教师参“省教海探航省管理论文论文质量,更好地促进教师论文写作水平6月11日,梅小教科室邀请到吴江区教科室原主任余家友对11位教师论文进行“一文三改”专题指导,这些教师论文在4月份邀请专家沈正元指导修改后,再次进行第三次专家点评与指导。

活动九:为分享暑期阅读成果,推动教师阅读兴趣,部署新学期教科工作,8月30日,梅小教科室组织梅苑教科协作组、闻梅书社成员开展了“拾起一角读书梦”主题阅读分享活动。

活动十:暑期是教师们充电蓄积“能量”的好时节。梅小教科室为积极营造读写结合练的氛围,提升青年教师阅读兴趣,积极引导青年教师、骨干教师阅读感兴趣的名著书籍、撰写、反思,赋能教师们的专业成长。9月14日,梅小教科室公布“闻梅”杯暑期教师优秀读后感评比结果。

活动十:为进一步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梅小人一直在思考:让“立美教育”教育理念如何在学校“第十五·五”发展规划中顺应教育改革,促进师生幸福成长。9月20日,梅堰实验小学特邀请区教育局原副局长沈正元来校把脉指导发展规划。学校校长室成员以及各科室负责人以及教科室成员全部参加。

活动十一:11月5日,梅堰实验小学开展了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十四五”课题“基于‘三学’联动的学历案设计实践研究”的主课课堂研讨活动。本活动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由数学组张晓兰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接着是由吴江区数学教研员凌建青老师点评本节课,并指导我校教师如何有效设计与实施学历案。

活动十二:阅读推动教师从“知”到“行”学科本质思考的专业发展。为推动教师专业阅读,研学百年酱园,11月16日,梅堰实验小学教科室组织闻梅书社成员开展了“阅享美好  研学酱园主题沙龙活动20余位青年教师开启一场温暖、温情研学之旅。

活动十二:梅堰实验小学课程实施方案是学校自身课程建构、实施、管理与评价的基本依据,高标准的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为学校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提升课程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024年1115日,我校特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周勇教授、吴江区教科室副主任徐建林、吴江区江城思贤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金培雄三位专家为梅小课程实施方案给予专业指导。

活动十三:梅小坚持漫画教学24年,给乡村孩子带来快乐和启迪。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何把漫画特色项目做大做强,释放更大的影响力,一直困惑着。2024年1119日,学校有幸邀请了江苏省漫画协会会长戎锋、江苏省漫画协会常务副会长、苏州市漫画学会秘书长、《姑苏晚报》主任陶开俭、吴江区艺术教研员王展鹏老师三位专家指导梅小美育工作。

期待梅小教师持续潜心阅读,勤奋写作,点亮自己,照亮学生,获得持久生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