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练】 阅读:演绎教师精彩空间
----------五月份梅小闻梅书社、梅苑教科协作组主题交流活动
日期:2022-05-30 16:41:15  浏览量:637

我们必须成为小孩子,才配做小孩的先生。成为小孩子,是不凌驾于孩子的人格之上,在不失威严的情况下,得到他们更多的支持;成为小孩子,是试着蹲下来,去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

----陶行知                                                                               

教育,从看见儿童开始陶行知有感于儿童节而发的议论。把儿童比作发着嫩芽、开着花朵的草木。儿童儿童节草木花儿,这些都是生机勃勃、生生不息的词语,都是一个向着阳光,向着明天的美好的词语。儿童的模样,就是明天的模样。用相信、期待、欣赏的心情和眼光来对待儿童,耐心地等待、用心地呵护他们成长。527日,梅堰实验小学教科室组织闻梅书社、梅苑教科协作组成员汇聚元仁楼,开展了“阅读:演绎教师精彩空间”主题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科室戴西洋老师主持。

 

 

                                       同伴引领

同伴效应对相同学力水平教师的影响是正面、积极的。洛克定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成功,不光要确定目标,更要专注于行动。梅苑教科协作组的成员们经过近三年的潜心努力,已有教师在读写方面崭露头角、脱颖而出。教科室特邀请张晓兰老师就读写结合练取得的成绩和在座成员们分享了点滴经验,启发很大。

 

2021年度张晓兰老师在论文写作方面取得成绩:

  12021年江苏省中小学幼儿园优秀管理论文评比二等奖;

22021年江苏省第十三届“行知杯”论文比赛一等奖;

        32021年苏州市“新时代苏州有效教学研究”项目成果一等奖;

 42021年苏州市“我的教育小故事”评比二等奖;

      52021年吴江区以学评教视域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征文一等奖;

62021年吴江区教育学会年度论文评比一等奖;

读写结合练:思、读、练三步走

                  张晓兰

     近一年来,我和大家一起写过教育小故事、案例、随笔、论文等,当写着脑袋卡壳时,你是不是也煎熬难受;当知道自己论文获奖时,你是不是也有一些些开心。 写论文难吗?我觉得挺难的。因为我不是文思泉涌的人,用绞尽脑汁这个词似乎挺衬的。下面分享一些自己写作中的心得:

一、 思:多观察、多思考,素材就在身边

 我们都是工作在一线的老师,日常工作中有许多看似平常的现象、事件都可以转化为从教育价值的角度去研究的一个“引子”。例如,我们每个教室都养了一些绿植,但是学生受学业忙碌的影响,这些植物似乎只在开学的第一周受到大家的关注。后来绿植失去呵护,它们焉的焉、死的死,期末时学生伤心而归。教师从这一件平常小事中吸取经验,在新的学期有意识开展“养绿苗”的小组竞赛。。教师一个小小的绿色活动,让学生们一个个生动起来,他们呵护它、照顾它,为它浇过水,为他查过资料。教师发现活动中蕴藏的教育意义,“能进取”、“会合作”、“主动学”,关注原生态成长。班主任老师、科学老师就可以从德育和学科两个维度入手,描述学生的发展变化,让论文的立意得到提升。再比如,数学教师常看到学生在打草稿时,许多学生都有不良写习惯。有的不爱打草稿,总是依赖心算;有的想写哪里就写哪里。一本专用草稿本被随意涂鸦,这些孩子的学业成绩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教师就可以从质量提升的角度,通过亲身实践来改变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将教学与教科融合一起,进行论文的撰写,形成一定的教育经验。以上两个小例子说明教育论文其实是草根的,朴实的,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初心践行教育,细心观察,那么自己论文的素材就是丰富多彩的。

二、 读:多阅读、多积累,打开写作视角

    通过阅读教育论著和期刊,我们认识到这些擅长写作的老师,他们的涵养都是很深厚的。我们可以说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登高看世界。从他们的文章中,相信你看到了最新的教育理论与热点研究,比如“大单元设计”、“项目化学习”、“社会化学习”、“整体教学”等,它不仅有助于我们鼓足勇气在课堂上探索,积累实践经验,同时打开教师的写作视角让自己的目光不局限于眼前。我们一学期能到外面听课的机会不多,平均每人2-5次,东奔西跑听到约10节示范课。但是,我们可以从教育杂志上阅读到名师的授课案例,从他们课的背后看到了优秀教师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的深意。他人的教育经验也在默默影响着我们写作的思维。阅读文章有时候还有必要做一些记录,一些文章或案例的结构以及好句的表达都可以用照片或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三、 练:多写作、多修改,锤炼写作技能

写作的构架包含了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等,其中题目、摘要和正文需要教师精心打磨。比如怎样让人看到摘要就知道你文章的缩影,并吸引我们文章看下去。写文章,一般从头脑中的的几个关键词和若干素材片段开始,到初步想好文章主标题结构,再一点点扩充进内容,使文章有血有肉,其中引用适当的几句名言能使文章有一些增色。优秀的专业论文不仅在题目、摘要和结构部分简洁、新颖,在内容上也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要想把5000+的文章写出来,光是骨架好也不够,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地下功夫。随笔有时候像是专业论文的雏形,平时我们两周一次的随笔认真对待,有意识练习它的语句表达。这样待有征文评比的时候,就会少一些手忙脚乱。修改文章,相信大家都经历过。每一位读者都有不同的阅读体验,我们要多聆听一些前辈老师的意见,欣然接纳的同时去努力突破自己的障碍,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读着、读着,思想就变深了;写着、写着文章就变好了。

                      心得交流

闻梅书社、梅苑教科协作组成员们在阅读《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过程中,教师们纷纷有感而发。无论在抒发名家的思想哲学,还是在反思写作意义,都表现了教师专业阅读的专注与汲取。以下采撷部分成员的读后感交流稿,以飨读者。

 

左学文老师:钟启泉教授告诉我们: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令我得知:只有发现孩子、了解孩子、解放孩子、信任孩子,你才能真正地教导孩子,真正的教育才可能发生。从这六位教育名家的教育理念中,都强调了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按照孩子的需求来教育孩子,我深受启发。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教师要采用系统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构筑牢固的知识地基,根据教学大纲训练学生基本读写能力,并且通过游戏及实际作业练习等巩固知识,掌握知识,让学生熟记知识并长期保持在记忆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理解重要知识点、学会自我检查、定期抽查、学会观察、分辨不同之处或者用语言来描述等。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复习记忆并检查是否真正理解掌握。总之,一切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站在“舞台”中央。

 

许露老师:阅读使人充实,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所以我们要多读书。阅读朱永新教授的《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一书,我受益匪浅。我在思考:我们会花16年的时间去读书,如果只顾着死读书,没有任何的体育锻炼、音乐熏陶、美术意蕴。孩子的生活只会一塌糊涂,动手能力非常差,一点创造实践的能力都没有。我们不能替孩子包打天下,不要越俎代庖替他们解决问题。让孩子自己去跑,去跳,去玩耍,这样的孩子身体才能够健康,才能更好的发展。分数不是唯一,家长和教师在关心孩子文化课的同时,更要关心他们的情感、态度、品德与意志,关心他们健康人格的成长,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孩子有爱心、有好奇心、有创新思维,能够和他人妥善相处,有自由发展的爱好,有幸福感。

 

周虹悦老师:读完整本书,就会觉得这本书很有趣。1、设计的有趣。朱老师每一章节对话一名大教育家,从他们的教育理念出发,将他们的教育理念及自己的看法辩证的告知给我们。2、语言的有趣。朱老师妙语连珠,同时也集合很多教育大家的生平及名言,例如意大利儿童教育加蒙台梭利说的:“每个人都只考虑儿童的将来,没有人关心儿童的现在。”他们表达的都是关于“童年”的话题,也是我很关注的话题。可反观现在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似乎已经被“学业”所占领。我记得朱老师在文章中说过:“如果我们的孩子也能够在嬉戏玩耍中学习,学习就不再是孩子的负担和压力,该有多好啊,而我们的家庭,不正应该是这样的所在……”。最后借用朱老师的一句话来结尾:我们曾经也都是孩子,孩子也都终将是我们。让我们拉起每一个孩子的手,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和孩子建立命运共同体,共通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张梦圆老师:朱永新老师撰写的《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中,对话了陶行知、叶圣陶、蒙台梭利、杜威和苏霍姆林斯基等中外教育大家,在他们的著作和话语中寻找教育之道。其中叶圣陶和苏霍姆林斯基都十分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他们认为在儿童一生中,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它对儿童的影响十分重大且长久深远,怎么评估也不过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是家庭的镜子,孩子身上反映着父母的品德”,就像水滴可以映照太阳一样,孩子的各种行为,都打上了父母的烙印。“做父母的倘若没有好的教育,也没有可以改正不好的教育,只是不教育,就是一个重大的错失。”叶圣陶这样说。或许有些家长认为只要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温饱冷暖即可,就已经尽到教育职责,其实不然,真正的教育是给予孩子心灵上的关怀,给予孩子合适的教育,教育孩子也是父母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当父母需要考试,我想大部分父母都是我们眼中的“差生”,他们自己可能都还未长大,却要孩子比他们成熟。所以,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父母应该珍惜自己教育孩子的机会,同时把它作为自己成长的机会,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让自己变得更高尚、更成熟。

 

 

吴惠婷老师:拿到教育学者朱永新写的《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淡绿色的封面,让人心境平和,给人一种可以静下心来的宁静质感。什么是“看见孩子”,如何让“孩子站在舞台中央”?这两个问题萦绕在我脑海。让我看见孩子的想象力。儿童的世界是充满想象甚至幻想的,孩子的想象力就是创造力的源泉。有的家长会觉得孩子的想象天马行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滑稽可笑,但是作为老师、家长的我们,切记不要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我们应该为保护他们都想象力,说不定你的孩子就是下一个爱迪生、毕加索。让我看见孩子的可能性。孩子就像一颗颗种子,每一颗种子都蕴藏着极大的发荣滋长的可能性。教师作为种植者,应该尽最大努力发挥孩子的可能性。不需要家长或老师把意志强加给孩子,我们需要做的是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然后给到最大的帮助与支持,把孩子的可能性变成现实。陶行知提出:“成人要加入到孩子的队伍中去,陪着小孩子一起创造。”我们不需要创造一个乐园给孩子,也不能让孩子自己创造乐园,而是应该做一个参与者,陪同孩子去发现与创造。适当放手,给孩子做做减法,要相信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大的舞台!

                       工作布置

随着复学工作的有序推进,学校教科工作也要逐步落实。梅小教科室戴西洋老师们就本学期教科团队活动进行了设计与布置,从三方面对闻梅书社、梅苑教科协作组成员们提出新得要求:一、目标意识。戴老师给在座成员们研读了江苏省职称评审条件文件,鼓励每位成员要为自己的每个阶段职称评审做好成果准备,为个人的专业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二、任务意识。作为学校教科骨干,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完成相应的读写结合练任务。每学期积极研读一本教育专著,每月完成一篇“教育写作接力赛”;三、成果意识。鼓励在座老师们每学期主动完成一篇有质量论文,特别是区双学年、苏州市课题主持人撰写课题论文。

 

                     开卷有益

 

 

阅读,将是梅堰实验小学教师们的一种工作样态、一种生活状态、一种生命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