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转型:打造多声对话的课堂世界
日期:2023-05-30 09:17:46  浏览量:374

-----梅小教科室开展主题阅读活动

 

      课堂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而是一个交织着多重声音的世界。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话性的实践。打造多声对话的课堂世界,旨在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提升教学的品质。526日,梅堰实验小学教科室组织梅苑教科协作组、闻梅书社成员在学校图书馆开展了“课堂转型:打造多声对话的课堂世界”主题阅读交流活动。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习惯,那么悦读更是一种分享。教师需要经典阅读、教育阅读;更需要跨界阅读、专业阅读,这样才能丰富学识,明亮精神。活动中邀请三位骨干教师分享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彼此分享、碰撞、习得。

王莹老师:偶然在贲友林老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里发现了新书《学生视野中的小学数学问题研究》,里面一个个真实的问题一下子吸引了我,便迫不及待地买来拜读。比如,“墙角”是角吗?书中从小学阶段对“角”的定义,到高中教材中对角的定义解释了什么是“角”。从平面内的角引出空间里的角,最终得出结论:平面内,“墙角”不是角;而如果是指两个墙面之间形成的角,继而抽象成图形,到了空间中,墙角抽象出的是角‥‥‥数学中的计算程序、运算顺序、数学概念等在很多人心中都是规定好的。在学生千奇百怪的问题中,我们有时总是哑口无言,甚至表示出:数学上就是这么规定的。但这本书都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不仅解决了学生眼中的问题,也拓宽了我们的思维广度与深度。   

 

                                                 

左学文老师:我想要分享的是陈震老师的教育专著《做温暖的教育者》。该书讲述的是教育不是急功近利的事业,而教育的对象大多却有些急功近利。怎样才能智慧地化解这一矛盾呢?最终作者觉得教育智慧应该温柔、平和且能持久,于是他觉得"温暖"这个词比较合适。自己暖和,别人感到温暖,这才是教育。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也是新时期对教育一线的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让我们一起努力,不遗弃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树立起成长的信心,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收获,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精彩的童年。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李萍老师:今天有幸与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守望教育》,让每一个教育人都能够不断地去追问自己:什么是教育?教育应该是怎样的?或许正是这种追问,在不断的实践中催生出一线教育人的智慧,进而提升着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生活质量。“一用真心换真心,应该是德育途中的一把钥匙。” “学生形成“悦读”的习惯,真正会读书。” “还给孩子童真童趣。”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工作,也让我理清了为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方向。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培养生命的事业,我们的目的应该是让每个孩子具备顽强的生存能力,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如果悦读一种分享,那么“越”读是一种超越。阅读贵在持续与坚持,而“越”读敢于实践不断超越。教科室邀请了梅苑教科协作组、闻梅书社的成员围绕钟启泉《课堂转型》内容“ 课堂转型:打造多声对话的课堂世界 ”展开了主题交流。始终相信“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种思想激活另一种思想。”


        分享一:课堂转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说说你理解的“最近发展区”?

沈晨丽老师: 课堂转型的理论基础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启发一线教师要找准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发挥其最大功能。要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问题设计应遵从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的原则。教师需“摸清”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学习技能以及原有的知识储备,即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还要预测他们的潜在发展能力,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提问应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必得“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跳”就有一定难度。难度来自问题的内容与学生现有认知的冲突,这种冲突诱导激励学生“跳”,引导他们获得新的认识和产生新的思想。

         分享二:请你谈谈“对话:从课堂出发的草根变革”理解?

  周秦老师:为了实现基于对话的学习,应当怎样组织课堂教学呢?或者说,应当创造怎样的课堂文化呢?作为对话得以形成的基本前提是,需要有尊重他者不同见解的态度,亦即课堂中每一个人作为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存在。重视对话中心的课堂创造。"协同学习"的前提是学习者之间拥有不同的理解与见解。所谓"学习"的推进一定是在学习者之间产生新的发现与见解。因此,异质者之间不同见解的碰撞是必要的。不过,实现这种碰撞需要具备若干条件。在学校中儿童应当掌握的第一个要素莫过于"学力"了。同样重要的是"社会性"。更具体地说,是沟通能力,这里要求的是拥有自己的见解。正是异质才会产生新观念。承认不同于自己的他者、同不同的他者之间的交流,就会在互动中产牛新的东西。

  吴爱华老师:俄罗斯的巴赫金主张有说服力的话语,求得说服的契机:在对话中重新改变自己的思考或确认自己的思考是对的。对话者拥有彼此不同的思考,彼此获得震撼,并由此产生新的意念,新的创造。同不同于自己的他者相遇,围绕某种问题产生新的见解的,就是课堂,能够产生这种情境的也就是课堂。我认为高效课堂就是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转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转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转成自主探究,做到教学评一体化。

   分享三:请你们说说什么是沟通的课堂教学?教学沟通的分类?

许露老师:沟通是指相互平等的关系之中,真诚的彼此形成合意、探究、分享真理的行为,同时也是彼此认可,合乎规范的行为,也是形成每一个人的个性特征的行为。沟通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在课堂中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独特性。而不是把自己高高挂起发号施令,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要认真聆听儿童的思想,正确的思想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错误的思想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也应该和学生进行一起探究,分享成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周宇兰老师:沟通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又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分为肢体语言沟通,副语言沟通和物体操纵。肢体语言沟通又分为身体动作姿态、服饰仪态和空间位置。副语言沟通着重于重音、语气、声调的变化。物体操纵指用环境布置等手段进行的非语言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进行良好的语言沟通时,也要认识到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不管是直接对话还是间接对话,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的能力的培训,都应当成为学校教学改进的重要课题。

   分享四:实现多声对话的协同式教学五个条件?准则?

孙颖老师:实现多声对话的协同式教学,必须满足如下5个条件:
1
互惠的协作关系。相互协作关系是指在学习场中学生们面对共同的目标,彼此尊重,以求实现共同目标;2面对面的积极的相互作用。小组伙伴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激励,共同推进彼此的成功,这些沟通活动能够作为学习成果的反馈来运用;3双重责任:小组责任与个人责任。协同学习在要求小组的成员承担小组责任的同时,也要求其承担个人责任,每一个人都对小组的最终成果负有自己的责任;4作为小组一员的社交技能。在集体中一旦培育了社交技能,就能够产生优质的协作——相互信赖,相互接纳,相互支持,向前看地解决分歧;5改进集体活动的步骤。在集体内部反思协作关系是一项重要的作业。

冯頡缘老师:多声对话的课堂的实现必须践行如下5个准则:1.保障参与,即保障学生对学习活动投入”(行为投入、情感投入、认知投入)的强度与素质。不仅在课堂的场域,而且在人际关系层面能够形成参与学习、相互学习的伙伴关系。2.保障对话,即形成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关系。3.保障分享,即拥有源于相互学习关系的共同理解的一体感,以共同的话语系统,协同建构学习,随时随地分享知识。4.保障多样,即在课堂教学中保障学生之间差异的琢磨,以及源于差异的探究。5.保障探究,即对于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疑问,需要从种种不同的视点形成周而复始的发现追究反思展望

 

在我们的学生时代有书相伴;

在我们的成长岁月有书指引;

在我们的教育生涯有书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