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一起读】阅读,我们与作者“同在”
日期:2023-10-30 16:53:32  浏览量:75

对话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这种“流淌”如果发生在读者与作者之间,阅读就成为作者与读者共话、共赏、共欢、共享的活动,这种现场称为“同在”。真正的阅读,应当追求“同在”的境界,应当实现“意义溪流”在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流淌。为有效推动梅小教师专业阅读,分享交流近期教师阅读成效。 1027日,梅堰实验小学教科室组织闻梅书社、梅苑教科协作组成员开展了“诗意的光亮照进心灵”阅读主题分享活动。本次活动由戴西洋主任主持。

                                            “同在”:阅读的溪流

阅读分享就是促动教师之间的意义溪流,实现“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种思想激活另一种思想”的“同在”效果。教科室邀请了5位教科骨干教师就杨九俊《诗意的光亮》专著,精彩分享了阅读心得,以飨读者。

占骄阳老师:节奏美是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好的课堂教学具有缓与急的和谐美,动与静的交替美,师与生的交互美。通过阅读、实践及反思后,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的体会。缓与急的和谐美,体现在教师对时间和语言表达的把握上。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何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尽可能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需要合理分配这些时间。我以数学教学为例,导入环节需急,通过创设情景或游戏等方式,言简意赅地激发学习的兴趣,揭示主题。新授环节需缓,数学具有思维严密逻辑性强的特点,层层递进,特别是重难点,更要停下来慢慢剖析。动与静的交替美体现在课堂活动上。有时候得保持静,例如学生安静听课,静静独立思考。有时候也得保持动,例如提问发言,在交流实践。师与生的交互美体现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上。教师必要的进与让,把课堂中央让给学生,又得把握课堂走向适当的进。

沈炜玥老师:杨九俊老师在《教育人该如何阅读》一文中,告诉我们一线教师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和什么时间读,提出了阅读方面独特的见解。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讲述怎么读时提到要养成对某种报纸杂志的阅读习惯。这种无意中的阅读积淀,能让我们对某类问题有了然于胸的感觉。杨老师在什么时间读中提到的要利用边角料进行碎片化阅读,我认为报刊这类读物就很适合我们利用碎片时间,顺势而为,发挥它的价值。在进行碎片化阅读时,也许很多人像我一样,觉得难以投入、难以静下心来进入文字。杨老师认为为了将读书成为日常的生活方式,一开始可能要有强制性,对自己制定一个制度,制度成规范,规范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而然以后,我们便能很快进入阅读状态了。

张婧老师:杨九俊老师在《让儿童在表现中成长》中,主要介绍了武凤霞老师提出的素养表现型教学,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为目标。首先在于培养儿童的主体精神,课堂上由儿童参与、表现、创造,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素养表现型教学还在于为儿童创造了出场式的学习方式,让儿童在表现中学习,在参与体验中自我构建,提高学生学习的可见性,教师基于此进行教学改进。素养表现型教学呼应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重视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这一点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是同样,增加情境的真实性,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到课堂环境中,让知识更加鲜活地进入学生的脑海中,激活学生的思考,当学习变成一种无意识自觉地行为时,学习就真正地发生了,核心素养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周秦老师:读了《领学制:别具生面的儿童数学课堂》一文,引起我的兴趣。领学制就是把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制度化的形式按照一定规则由学生带领、指导班级其余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即学生教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领学"有两层意思:一是小组集体领学全班;二是组内个体领学。领学组的任务:一是负责课中对学习组提出预习困惑进行解答;二是负责新授课的教学,针对目标准备几个核心教学问题对全班学生进行提问;三是设置目标检测题,检测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领学制的儿童数学课堂以领学为抓手,还学习者以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个支点,他就能翘起整个地球,实现共同学习体。总之,领学制的实施能让优生更优,差生补短,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促进了班级合作共同学习的氛围,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李静雯老师:与大家分享的是《阅读,我们与作者同在》一文,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然途径,对于教师而言,离不开阅读,需要真正阅读,有效阅读。戴维伯姆在《论对话》中提出:“对话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阅读是一种对话,是作者与读者共活、共赏、共欢,共享的活动。伽达默尔把这种现象称作同在。真正的阅读是追求同在的境界,实现意义溪流在作者与读者之问的流淌。本文中杨九俊先生从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要体味作品丰厚的意蕴;要丰富文本的意义空间五;要领悟作者的创作个性要实现与作者的同在五个方面告诉我们该如何做到真正意义的阅读。我还需努力与用心阅读,感悟其义,实现与作者“同在”。

                      留痕:阅读的记忆

瞧!部分教师们的读书卡、我的阅读体会卡片,见证了教师们的日常阅读记忆。

      

                                       回顾:课题的反思

教科室戴西洋主任肯定了在座老师们近期阅读的成效,希望大家坚持阅读,让我们与作者实现真正意义的“同在”。随即回顾我校刚刚报送的24个吴江区第十批双学年课题申报情况。戴主任把24个的第一稿申报的课题名称与最终版本第四稿课题名称对比展示,逐一比较后,帮大家重新梳理了课题名称构成三要素技巧后,掌握在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多种构成方法,并针对核心概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进行说明,期待大家能对课题研究有一个新认识。

通过本次活动,期待我们教科骨干能称为自觉学习者、积极反思者、主动践行者科研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