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梅教师·读写结合练·83期】愿自己成为一个越挫越勇的人
日期:2024-04-09 12:53:41  浏览量:64

 

 

赛课的日子,注定是痛并快乐着!

午饭还没吃完,热心的同事就发来消息:区小学数学优质课赛课的课题内容《和与积的奇偶性》公布了一直忐忑不安等候课题的我显得有些焦急

《和与积的奇偶性》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第三单元的一个数学活动课内容。说实话改课内容以学生的活动为主,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感悟奇偶性的客观规律。由于该教学内容具有相当挑战性当下大部分同行们一般“机智”避开这类课型内容,导致可参考、可借鉴的优秀课例寥寥无几。

赛课的成功率就是谁准备充分,谁占得先机。

                       一

匆匆忙忙地设计好执教内容后,利用空隙时间,我和学校“智囊团队们”赶紧跨进教室,希望熟悉一下“半生不熟”的教学流程和磨合一下各教学环节成效。

初次试上这节课,我创设架构的教学结构主要呈现以下环节:分类举例——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得出结论四个环节整节课结束后犹如海水退潮后暴露出来的问题一点也不少学生探索规律部分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数学活动课,平时训练较少缘故。短短一节课的时间,需要探索三个部分的规律对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不少学生短时间内无法完成探索任务教学例子加数的个数不多,对比交流时学生就不够全面理解,此刻就有焦急起来,连拖带拉的就把规律硬带出来了,这样导致预设的几个问题提问,明显感觉到学生兴趣不高、感受不深效果不好。最后听从“智囊团队们”老师的建议,我积极调整教学思路与环节,需要注意一下关键点

 

1.数学活动课不能上成练习课,要回归到数学生活中;例如:得出任意两个非0自然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的结论后,应该运用打开数学书左右两边页码的和,这样的生活例子比较好

2.上课时教师不能太急,不能把教学情绪传递给学生。为了得到想要的结论,不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一味追求最后的结论,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这是赛课的大忌。

                                 二

时间很紧,我立即吸纳同事们的建议结合自己的上课特点,重新调整教学思路后,争分夺秒又开始第二次试课。这次,我主要是围绕“三个任意”知识结构:任意两个数相加——任意多个数相加——任意多个数相乘,分成三个教学活动展开教学。

从本课的知识结构展开来看,最核心的是活动一中任意两个数相加的情况,它是学生后续学习活动与思维活动的基础,两个数相加的奇偶性的学习过程,引领学生初步建立了找规律的“找”中的方法结构,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了和的奇偶性,渗透了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的本质原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所以这节课先研究和的奇偶性,再研究积的奇偶性。在研究和的奇偶性时,给学生的指导比较多,过程与方法的安排比较细致。而学生从中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应用到研究积的奇偶性上。所以,研究积的奇偶性时,相对来说比较精练、比较开放。因此,二次试上围绕以下三个教学活动展开:

 

活动一:初步探究:两个数和的奇偶性。我先让学生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再通过同桌交流,看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并填入表格中。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前面的例子,初步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并提出相应的猜想。最后要求学生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活动二:引导启发:几个数和的奇偶性。这一环节和活动一相仿,也是先让学生任意选几个不是0的自然数,写成连加算式,先想想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再通过计算得出结果。然后小组讨论,汇报发现,并提出猜想。最后进一步验证猜想。

活动三:自主获得:几个数积的奇偶性。在前面两个活动的基础上,直接让学生展开探究交流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自主获得相关的发现。

通过二次试上后,我开始注重让学生切实经历探究数学规律的完整过程,充分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首先,关注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能否在经历适度挑战后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次,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表达和表现的机会。最后,关注学生在通过探索回答结论后,是否对结论产生一些兴趣,并有进一步探索的心理倾向。总之,我让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形成了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大胆猜想、小心验证的学习品质。

 

但又遇到新得问题,例如我提出的问题很宽泛,结果不好拿捏,学生表达存在困难。如观察算式中和的奇偶性与什么有关?这个问题很难,如果改成“和是奇数时算式中有几个奇数?”把问题的指向性明确起来,相信更多的学生会举手发言的。或者用一些简短的短语来表达发现的规律,学生交流汇报时说:在奇数+奇数中,奇数个奇数相加时,和是奇数;偶数个奇数相加时,和是偶数。可以引导学生说得不要那么拗口,可以改为:1,3,5,7……个奇数相加时,和一定是奇数;2,4,6,8……个奇数相加时,和一定是偶数。这样言简意赅,学生表达就会化难为易了。另外,我激励性的语言比较少,引导的话偏多,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因此,课堂上师生互动不是很有效。针对这些细节问题,我一一记录后,再次改进与提炼。

 感谢我的“智囊团队们”数学组的老师们,无私全程帮助我一次次设计、听课、建议、修改。让我的教案在一遍遍修改中完善,教学问题在一点点细致地提炼中精炼,使得教学环节层层递进。

二次试课的感受:对于以后再参加类似公开课教学时,一定要把控好课堂时间,引导孩子们自我探索时间分配上得多下功夫。赛课的过程就是追求完善的过程,细节的把握、环节的设计、问题的引领……都值得我在以后中反复推敲再推敲。

总之,赛课的过程就是自己修炼的过程,也是教师进步成长的过程。面对否定、肯定、否定反反复复的建议,需要自己有主见、有勇气的舍弃与吸纳。愿自己,在往后教学中成为一个越挫越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