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看似做着重复的教学工作,然而老师们已悄然发生改变、成长。为分享暑期阅读成果,推动教师阅读兴趣,部署新学期教科工作,8月30日,梅小教科室组织梅苑教科协作组、闻梅书社成员开展了“拾起一角读书梦”主题阅读分享活动,本次活动由张晓兰主持。
书卷多情似故人
阅读分享能促进教师师能最大化,实现“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种思想激活另一种思想”效果。教科骨干教师精彩分享了暑期阅读心得,教科室特邀请了博士生申玲燕主任进行了精彩点评,以飨读者。
吴琼老师:“如果一个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思考,那么既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20次的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揭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反思,它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深层次的对话过程。要想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扎实苦干的精神和态度是基础,而学会不断地自我反思则是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我们可以从《有效教师》里找到许多答案。
孙颖老师:《飘》这本书,我从中读出了人性的光与弱,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奈与希望,教会我在困境中保持坚韧,在抉择时保持清醒。“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被无数人当作自我激励的座右铭。这句话体现了主人翁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与顽强意志,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迎接新的挑战。这种积极的心理调试使得她在面对生活的重压时,能够避免过度反思与过度质疑,始终保持前进的动力,避免了精神层面的内耗。
沈炜玥老师:我的内心被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深沉而复杂的情感所包围。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篇散文,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命运、亲情与自我救赎的哲学沉思录。史铁生在地坛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使躁动的心走向宁静。他用最平凡朴实的语调,写出生命的力量和坚韧。启示我们:对所有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人们的鼓舞和激励,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活出精彩的人生。
周嘉琪老师:我阅读了刘儒德教授主编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书中一个个简单的事例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这些事例中的教育现象都是我们一线教师经常会遇到。例如“相容效应”“南风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等效应,领会这些心理效应后,让我班级管理变得得心应手。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充分遵循科学规律,运用心理效应,可以让我们的教育效果更加显著。
占骄阳老师:“1+1=1吗?”“为什么物体的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说脑子越用越聪明呢?”等等这些看似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在《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很有趣,令人大开眼界。在书中每一个问题都像一个宝藏,蕴含着大自然的奥秘,这些知识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探索世界的方向,给予知识与力量,去追寻更美好的梦想。
申玲燕主任热情肯定了本次阅读活动实在富有启发的同时,提醒在座教师们阅读要专业化、学科化、研究化。作为教师,所需要的就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就能获得这种养料。在进行任务驱动的阅读时,可以关注权威期刊的微信公众号,阅读理论最前沿的优秀论文,并且关注论文的参考文献,不断扩大自己的认知圈。在进行专著阅读时,可以将新知识和触动内心的内容做好批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作深入思考,也可以积极做好阅读分享,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进一步梳理。希望在教科室一如既往的有效组织下,我们可以继续从阅读中汲取营养。
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科室戴西洋主任非常感谢申主任精彩分享了对阅读的理解,期待能拨动大家的心弦,触动大家柔软的内心。接着戴主任简要回顾了上学期教科研工作的付出努力与收获以及不足,随后布置了本学期的教科研努力方向与重点工作。戴主任围绕本次活动谈了三点感想:首先,要有“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改变勇气;其次,要有“望远镜、显微镜”精神,不要以一时得失,放弃整个森林的想法,要把自己目光放远些,聚焦本学科研究;最后,学会接受。与其被动接受工作不如主动接受。期待老师们勿忘“过五关斩六将”煎熬考编初衷,要创造条件改变自己、成长自己,让教科研助力自身成长。
通过期初主题活动,期待梅小教科骨干们能成为自觉学习者、积极反思者、主动践行者。唯有多阅读,领悟教育意义,才有可能把学生和自己带向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