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案”是学生学习经历的方案,它呈现了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体现了学生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设计“学历案”时,首先就要从学生的视角,按初学者的思维,以学生“学”的过程来设计,而我校的苏州市主课题《“三学”联动的启智课堂实践研究》恰好符合学生“学历案”学习过程。11月5日,梅堰实验小学开展了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十四五”课题“基于‘三学’联动的学历案设计实践研究”的主课课堂研讨活动。本活动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由数学组张晓兰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接着是由吴江区数学教研员凌建青老师点评本节课,并指导我校教师如何有效设计与实施学历案。
张老师尊重学生的思维规律,以旧引新,启发学生研究数量关系从寻找单位“1”入手,建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数学模型,为新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画线段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练习的设计,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张老师以学历案为载体,关注过程性评价,在教学环节中加入评价要点,帮助儿童及时了解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长。
课后,凌老师首先肯定了张老师将学历案与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探索精神,将课时目标、评价任务、学习任务相联通,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其次,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第一,要思考旧知与新知之间的锚点,找到教学设计背后的思维逻辑,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结构化。第二,以线段图为模型图式,将不同情境的数学问题作对比,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体悟这一类题的共通点,实现思维的进阶。
凌老师的评价与指导为我校研究学历案的设计与实施指明了方向,让全体数学组老师受益匪浅。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课题深度研】开题论证明思路 中期汇报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