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梅小梅苑教科协作组、闻梅书社沉浸式读写沙龙活动
寒冬蕴暖意,书香伴春归。为促进“教-学-评”协同发展,构建以读写研修反哺课堂的良性生态,梅堰实验小学教科室开展了2025梅苑教科协作组、闻梅书社沉浸式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科室干事张晓兰主持。
一、荣光时刻:优秀读写颁奖礼
寒假期间,梅小教师潜心阅读、笔耕不辍,提交了高质量的文章,共收到39篇论文,41篇读后感。经过教科室认真评选,最终评出论文一等奖16篇,二等奖23篇;读后感一等奖17篇,二等奖24篇。教科室戴西洋主任和办公室主任申玲燕老师为获奖教师颁发证书。
二、师友围读:碰撞思想火花
寒假里,全体青年教师共读了《新课堂“怎么办”》,在师友围读中深入研讨,思想碰撞中激发创新灵感。大家结合教学实践撰写心得,收获满满,为新学期课堂改革注入活力。
吴琼老师:读完《新课堂“怎么办”》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育这事,真的是得与时俱进!我们不能再用老一套的方法去教育现在的孩子了,得根据他们的特点,根据这个时代的发展,去创新,去改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活出自己的精彩。我真心推荐大家都能去读读这本《新课堂“怎么办”》。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适应时代变化,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秘籍”。
丁佳怡老师:在阅读了《新课堂“怎么办”》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书中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互动环节总是充满热情。《新课堂“怎么办”》为我提供了更多将这一理念落地的具体方法,比如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兴趣,锻炼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相信,在教育的道路上,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够收获满满的果实。
左学文老师: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该如何将《新课堂“怎么办”》这本书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落实到教学中呢?以译林版《英语》四(上) Unit6 At the the snack bar 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整合英语、数学、科学、道德与法治、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设计一系列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跨学科主题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不断自我更新,增强自身专业素养,帮助学生使用语言跨学科地解决问题。
李静雯老师:《新课堂“怎么办”》深刻揭示了当下课堂的现实困境,并尝试为理想课堂提供解决方案。作为一名小学体育老师,书中对“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阐释让我深受触动。传统体育课堂中,教师主导的模式虽高效,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导致课堂氛围沉闷。书中强调,学习应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应作为引导者而非知识的垄断者。体育课堂不仅是技能传授的场所,更应是学生释放天性、培养兴趣的舞台。
三、漂流万卷:书香接力进行时
为营造浓厚的校园阅读氛围,促进教师阅读交流兴趣,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教科室特别策划“书香接力”漂流瓶活动,旨在打破以往传统统一共读一本书模式,“下放”阅读权益。倡导每位教师精选一本心仪读物,撰写推荐卡;教师们通过抽签方式随机匹配书籍交流捐赠者。期待一学期个性化的深度阅读,分享阅读感悟。同时,教科室为每位闻梅教师亲制“探芳寻春”书签,期待老师们以书为舟,在思想的长河中漂流相遇。
四、读写同盟:新学期成长计划
教科室戴西洋主任立足教师专业发展新坐标,为梅苑教科协作组、闻梅书社成员梳理上学期教科成效,随即布置了本学期教科各项工作。他以“深耕与突破”为主旨,谈了四点感受:1.阅读是成长的基石;期待青年教师通过阅读不断丰富自己,提升专业素养,为教学、写作注入更多活力。2.写作是思考的升华;通过写作,不仅更好地梳理思想、表达观点,而且总结教学经验,还能与师生分享智慧,推动创新。3.坚持同伴学习;教育是一个不断更新的领域,阅读与写作是终身学习、同伴学习的有效途径。期待大家保持工作的热情,与时俱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4.勇于创新,敢于表达;无论教学还是科研,都需要创新,敢于尝试新方法,勇于表达新观点,成为梅小教学、教科的顶梁柱。
书香浸润心灵,笔墨点亮未来。本次沉浸式读写沙龙在思想的碰撞与书香的流转中圆满落幕,但教育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愿每一位教育者怀揣热忱初心,在阅读中积淀底蕴,在写作中凝练思想,让专业成长与教育情怀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