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失去的却是你的人生
文|吴诗怡
记得上半年疫情卷土重来时,师生们只能“宅”在家里开始了超长待机的寒假。无论是孩子、家长还是老师们再次受到疫情的“摧残”。在朋友圈里时常会看到 “我不想上网课,不想写作业,不想天天被你管着……”(孩子的心声)“什么时候才开学呀?我快被家里的四脚吞金兽折磨了……”(来自家长的抱怨)“统计、填表、上网课、批作业、催作业、催订正……我觉得我还可以抢救一下……”(来自老师的吐槽)吐槽归吐槽,抱怨归抱怨。但老师们和家长们都倾尽全力为这批“神兽”保驾护航学习着。
如今开学已经快半个月了,学生也逐渐从假期的安逸中苏醒过来,投入到繁忙的学业中。但是吧,总有那么几个“特殊”的学生仍然“沉睡”着,迟迟不肯“醒来”。这几天在班主任群中时不时会看到“给某某学生家长打了十几个电话都没有打通,到现在孩子还没来上学……”“某某学生,不想来上学……”“某某学生又‘生病了’……”看到这一条条的信息,我不禁感到诧异:现在的孩子怎么了,过了一个假期就不想上学了?怎么还有不想上学就不来学校的?不禁担心起自己班级的小朋友会不会在开学时,也是这样不想来上学,或者哭哭啼啼来上学。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个有趣的话题——怎样快速“废掉”一个人?先让他宅在家里,准备好网线,准备好足够的食物,准备一部手机,他想要看到的都可以通过手机获取;让他沉溺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知不觉间,这个人就开始“废掉了”。首先是他的心,开始沉溺于低质量的生活无法自拔,不思进取。其次是他的眼界和斗志,会逐渐变得消沉,不愿意走出舒适区,并且陷入“井底之蛙”的状态。最后是他这个人,沉浸在“短暂的快乐”中并且越陷越深,最终无法获取更深刻的东西。简而言之,人一旦在舒适的环境中待久了,就会安于现状,不愿开辟新的领域,逐渐妥协于“低配”地适应性生活,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花盆效应”。这群不想来上学的孩子不就是如此吗?他们经过一个超长寒假,已经习惯家里的舒适环境,不用早起上课,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没有老师上课的约束,想看网课就看几眼(看网课期间还可以想去厕所就去厕所,想喝水就喝水,想吃东西就吃东西……)不想看就不看;更没有老师的“啄木鸟”般的催促,想写作业就写写,不想写就不写,反正老师也只是嘴上催一催,又不能把自己怎样……如此舒适的环境,让学生感到十分舒适,他们开始安于现状,开始不思进取,开始荒度人生……
人生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学生阶段就应当是去努力学习知识,努力掌握知识,努力拓展知识面,开阔眼界,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夯实的基础。学生时代就混日子的人,走进社会后也不会努力。因为他们适应了“低配”生活,所以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因压力而选择更“低配”的舒适,用短暂的快乐暂时麻痹自己。如此,人的一辈子,就废了!
孩子们,醒醒吧!你以为放弃的是网课,但真正失去的是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