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爱华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刚开学的清晨,床头的闹钟清脆而节奏般的音乐声,打破宁静的卧室,一下子惊醒了睡梦中的自己,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我睡眼朦胧间匆匆洗漱完毕,赶紧来到孩子的房间,拍拍熟睡的孩子催喊道:“宝贝,快起床!不然上学要迟到了……”一阵又一阵的催促声,终于让孩子在晕头转向中起床、穿衣,不放心的我在他刷牙时又连连督促:“不要磨蹭,速度快点,赶紧来吃早饭……”孩子刚吃完早饭,又在我的吼声中不情愿的从向学校赶去。
下班后,孩子爸居然递给我一本书,封面上“孩子,你慢慢来”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我猛然觉醒。这是孩子爸在嫌弃我总是不停地催促孩子。再联想自己在教学中,不管是在课中还是课后,我也总是在催促着自己的学生们,“速度快一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今天的课堂作业必须在下午第一节课前交给我,快点做!”……这样的话已然成为我的口头禅。不知不觉间,我竟成为孩子们眼里的催促的妈妈和焦虑老师形象。这次,孩子爸的善意地举动让我一下子愧疚的意识到: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我们的确需要慢慢来。
喜欢《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也喜欢这句话。难得闲暇,我捧着这本书,细细咀嚼,回味其中意味深长的味道。“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作者触及内心深处的细腻文笔,蕴含了一位母亲爱的气息。正是这一章节内容,让我无声的感动和浅浅的自责反思。
重拾《孩子,你慢慢来》细细品读。我觉得教育不是赛跑,教育学生应当慢慢来,期待花开,耐心等待。
小俣同学是一个可爱的小胖子,长得虎头虎脑的,甚是惹人喜爱,但是知道他的都说他是一个智力品行皆有问题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还会咬人。刚进入一年级,小俣确实表现得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其他小朋友都在认真地写作业,可是小俣却趴在桌上一动也不动,连书都没有翻开。要是以前,我早就吼他把书拿出来,但是我想起了龙应台的让孩子慢慢来。于是控制住自己蹭蹭的怒火,耐心地问他:“小俣,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啊?”他摇摇头,我又继续耐着性子说道:“那你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翻开书写可以吗?”他不情愿地翻开书,慢慢地写起来,可是细看才发现他全是乱写。由于我知道的“前科”,接下来的每一节课上,我努力压着怒火走到他身边温柔说:“小俣,吴老师相信你这次一定能把数学写好哦!”慢慢地,我发现小俣终于能跟上我们的脚步,把书上的作业都填满并且基本正确。于是,我对他的要求又提高了一些,要求他把补充习题认真做好。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得寸进尺”地要求他尽量完成所有的作业,出乎意料他都能做好。
到了三年级,小俣在数学上可以说是跟其他孩子没什么差别了。虽然时不时地总是告诉我回家作业忘做了,但我也能耐心地等他补完。在我看来,小俣在这三年来进步是巨大的,偶尔“忘记”做作业当然是能原谅的。随着他在课堂上的进步,小俣的成绩也是自然而然地“水涨船高”。从一开始的零分,慢慢地有分数了,又从几分提高到十几分、二十几分、三十几分……他的点滴努力,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次考试,小俣居然取得了79分的好成绩。看到成绩的一刹那,我有些不相信,还认为小俣是不是偷看了旁边的同学?当然,我没有对他“兴师问罪”,只是悄悄地私下问:“今天的试卷是你自己认真做的吗?”他郑重地点点头。我将信将疑。在接下来的考试中,我总会有意识地把他的桌子和其他同学拉开一点,也总是对他多“关照”一些。但让我惊讶的是:每次考试小俣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在写。这也证明了他的成绩确实是自己努力取得,而我曾经对他的不信任,让自己感到自责。期末测试时,小俣竟然又得了91的高分!我想静会,真得……我突然发现今天的天空如此的晴朗!
脚踏车经过一片花开满地的平野,将车往地上一倒,就坐下来,蒲公英年年都有,孩子那样幼小却只有一次。我明白了教育孩子应当慢慢来,多给孩子一点耐心和时间,在等待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孩子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与意外。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享受孩子一朝一夕的变化!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片段,享受孩子一喜一怒的真实!
孩子们,长长的路,慢慢地走!长长的路,快乐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