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陪伴滋养孩子的生长
文|李萍
我带班的是二年级学生,这批家长们绝大多数是80后、90后,容易接受新兴事物,喜欢网络娱乐活动。个别年轻家长缺乏自控力,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孩子们在耳闻目染的家庭氛围里,上瘾游戏无法自拔。
现在的孩子们,周末被手机、电脑、点播电视、卡通、游戏等诱惑所包围,作业无法认真完成,让老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班主任,尝试采用小小妙招用心引导,多多观察及时反馈,家校联通有效激励等方式,努力引导孩子走出网瘾误区。
【案例重现】
小许同学是我班上一个长得虎头虎脑,白白胖胖的小男孩。平日里,是一个比较乖巧的中等生。近日来,我连番觉察到他的异样。原来的他,每天早晨到校,精神饱满,与老师热情招呼;现在的他每天早上过来,精神萎靡,他脸上两个大大的黑眼圈,见到老师时还在打哈欠,一副还没睡醒的样子。原来的他,课堂上两眼炯炯有神专心听讲,也爱举手回答问题;现在的他课堂上目光呆滞,听课时总爱走神,有几次甚至偷偷盖着语文课本睡着了;原来的他课后,作业一丝不苟地完成,字迹美观工整,批改他的作业是一种享受;现在的他课后作业完成极其敷衍,字迹龙飞凤舞,还时常漏东漏西。种种迹象笔者觉察到孩子的异常,立即询问数学小杨老师,得到同样的反馈,一次数学测验,还把自己的名字擦掉改成了“完美的世界”。我同时还向其他几门任课老师去了解他近期的表现,他们纷纷表示这个孩子近期表现很差,上课精神完全不在状态,眼神总在神游。根据笔者自己的观察,再结合各科老师的反馈,隐隐约约感到这个孩子出问题啦。于是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长口中得知近期这个孩子每天网游,一直要玩到凌晨一两点,家长对此也缩手无策。
【案例分析】
经过与父母的沟通,了解到孩子的成长经历,孩子沉迷网络的原因渐渐浮出水面。首先,家长忽略对电子产品、网络、电视的“管制”,让孩子轻而易举就接触到游戏;其次小许同学的父母自己本身就喜欢游戏,从而忽略了对孩子的管教;接着隔代教育因素的影响,孩子父母在隔壁小镇上班的,平时无暇管教孩子。孩子长时间是在隔代亲的教育下,只要孩子任何要求,都有可能有求必应;最后,孩子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产生的寂寞、空虚感,被网络游戏的愉悦感和成功感所逐步填满,导致孩子们越陷越深。教育专家指出:“成瘾类病症一旦形成,戒掉比较困难”网络成瘾也是如此。因此防患于未然很重要,需要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小许同学目前只是出现网瘾的苗头,赶紧熄灭,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解铃还须系铃人,想要彻底根除孩子的网瘾,还要从家庭教育入手,从家长有效陪伴孩子开始。
小小妙招,用心引导
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孩子最喜欢爱他的人……也只有爱才能培养他。”想要突破小许同学的问题,首先要从改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入手。笔者若是简单枯燥地说教把父母狠狠批评一番,他的父母心里自然不悦,更不会乐意接受老师的建议。所以笔者在了解到小许同学的问题以后,与他进行了一次谈心,悄悄把谈心内容录了下来。听完之后,笔者感触很深,随后便把他的父母喊来,一起听了听这段录音。在听到那句“父母是真爱,我是一个意外时”父母一惊,脸色瞬变,一时间空气都停止了流动。紧接着传来“我甚至不如爸爸妈妈手里的手机,他们对手机爱不释手,对我却爱答不理,我多想变成他们手里的手机啊,这样就可以被他们捧在手心里……”孩子的一字一句,不断地敲击着父母的心房,孩子的话语成了改变他们的动力。
趣味陪伴,走出网瘾
想要戒除小许同学的网瘾,笔者认为要从根源出发。其自身的孤独感和游戏带来的成功感,导致孩子沉迷于网游。家长的陪伴不是简单地陪孩子写作业,而是要借鉴网络游戏的优点。与孩子一起玩一些互动提升游戏,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同时也可以在亲子游戏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孩子出现点滴进步时,家长就可以及时给予肯定。在现实的生活中,同样可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让孩子自主走出无形的网瘾。
多多观察,有效激励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偶尔几次的陪伴,并不可以带来真正地改变,想要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家长必须持之以恒地有效陪伴。在家长第一次陪伴孩子后,我赶紧把孩子写的内容拍成图片发给家长:今天好开心啊!妈妈居然一直陪着我,陪我讲故事、看电视、做作业,要是每天这样多好啊……家长看到信息后,连忙发几个鲜花符号给我,一切尽在不言中。更坚定了家长陪伴孩子的力量。在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会及时记录拍下孩子做作业的姿态、认真读书、光拍行动、积极值日、主动排队、开心一笑的样子。孩子每一次的改变,都是有效激励家长继续前行的源源动力。
有效的陪伴,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亲子之间的依恋关系,是父母教育教孩子的基石。用心的家长们会用满满的爱意与无痕的教育,去滋养孩子们的生长。
有效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